首頁>要聞>新鮮事 新鮮事

最強大腦可以來自任何一個卑微的個體

最強大腦“讓科學流行起來”

2014年03月17日 09:54 | 作者:陳竹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最強大腦可以來自任何一個卑微的個體

  在2月25日舉行的一場《最強大腦》研討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高長力回憶,1995年,主管單位召集了很多科學家,開了一場關于加強科技宣傳的研討會。會上號召科學家說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媒體把科學家推到前臺,讓科學家成為明星,讓百姓關注科學。然而,20年來,“好吃又好看”的科學節目卻一直沒能做出來。

  他認為,《最強大腦》終于在打造科學家明星上邁出了第一步。

  在節目中,臺前的科學家只有一個,就是人稱“Dr·魏”的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魏坤琳。他要對選手的現場表現進行評估,掌握晉級大權,由于堅持“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一些讓其他評審打出高分的盲眼穿激光、彈鋼琴讀數等選手,都因為他打出低分而被淘汰。

  在決定讓選手淘汰或晉級前,他必須解釋與選手技能相關的科學知識,以及為什么打出這樣的分數。

  “我之前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每天去學校,教課、帶學生、做研究。但其實我們也有科普的義務。”魏坤琳說,為了讓節目不淪為“收視率毒藥”,節目組對他的說話方式進行了專門設計,比如在用科學知識進行解釋時不要長篇大論,還要“講一半、留一半”,讓觀眾自己去思考和了解。

  而伴隨著節目的播出,包括心理學在內的認知科學也開始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在美國,每年博士學位授予最多的專業是心理學,但在中國,盡管在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對心理學的一些分支感興趣,比如人格特質、兒童教育等,但心理學仍然會被大多數人誤解,“很多人覺得我們就是管精神病的。”魏坤琳說。

  劉嘉也回憶說,“在我考上北京大學時,心理學是垃圾系,只有考不上其他系的同學才調劑過來,最后的出路除了留高校,就是去精神病院。”

  因此,在參加這個節目時,魏坤琳感到“機會來了”,可以借機破除社會上對心理學的偏見。“讓大家知道,我們其實可以對人的能力和特質作出很多判斷。其實心理學就是個‘以人為本’的學科,把那些科學名詞用大白話講出來,就接地氣了,讓人感興趣了。”

  “看這個節目時,會發現這些選手的平均智商其實和大學生的平均水平沒有顯著差異,但他們會在某一方面很強。”魏坤琳說,“這其實告訴我們的是,人有很多方面的才能,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最強的一個方面,你所了解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事實上,在決定制作這檔節目時,制片人王剛便把節目的核心理念總結為一句話——“做好自己的一分之一,你就能成為萬中無一。”

  在劉嘉看來,這個節目要傳達的信息,就是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和價值。“以前外國記者形容中國人是藍螞蟻,只有進入現代以后,人們才開始彰顯個性。這個節目把一些社會上的叛逆者、挑戰者展現出來,讓大家看看他們的喜怒哀樂,看看他們和我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當他為周瑋做完檢測后,向江蘇衛視發送報告時還特意寫了一句話:“并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最強大腦,但是最強大腦可以來自任何一個卑微的個體。”

 

 

編輯:顧彩玉

01 02 03

關鍵詞:節目 大腦 科學 選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素人在线观看 |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 最新永久免费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一级大片婷婷 |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 最新91地址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