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最政協

公立醫院擴張需合理“瘦身” 全國政協委員:大醫院就像磁鐵

2014年07月18日 08:46 | 作者:梁文艷|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分享到: 

  公立醫院擴張需合理“瘦身”  

  引導醫療資源下沉基層

  一直以來,“看病難”成了中國廣大患者的“心病”。

  來自山東青島的周女士無奈地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春節過后我一共來北京兩趟了,為的就是來北京的醫院確認一下我的手術什么時候可以做。大夫那邊可以隨時做手術,但問題是做完手術沒病床,所以得排號等病床。我的面部痙攣越來越嚴重了,真希望能早點做手術。”

  走廊里掛吊瓶、走廊里睡覺、角落里到處可見“加塞”的病床……這是記者近日在夜間走訪的幾家三甲醫院時看到的情景。“醫生說沒有病床,先讓我在走廊里將就幾天,等騰出地方再讓我住進病房。我已經在這里住了兩個晚上了”。來自黑龍江的王大爺因患有重病來京治療卻不得不在走廊上“休息”。

  懷孕8個多月的孕婦王娟(化名)告訴記者,“有天夜里我突然覺得肚子疼的厲害,就與老公來到離我家最近的一家三甲醫院掛了急診,雖然掛上號了,但值班的婦科大夫說什么也不肯給我看病,原因是既沒有在他們醫院建檔,也沒有病床可提供。后來我老公與大夫理論起來,大夫看我痛苦的樣子終于答應給我看并告訴我,不給你看病主要是我們婦產科只有十幾張床,如果你現在的癥狀顯示你要快生產了,那么你今晚只能在走廊里躺在擔架上。”

  上述案例,還有很多很多,通過這些案例足以看出我國患者看病有時只因“一床難求”而導致看病難。

  近期,國家衛計委下發了《關于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的緊急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明確提到,在《全國醫療衛生服務規劃綱要(2015-2020年)》發布前,各地要暫停審批公立醫院新增床位,已經審批的,要嚴格按照批復規模建設,嚴禁擅自增加床位,擴大建設規模。

  解讀通知,我們不難發現,不僅要控制公立醫院的總體規模,而且還要控制單體規模。對此,我們不禁會問,不是只有擴大公立醫院的規模,才能解決民眾看病難的問題嗎?限制公立醫院的規模是否會對原有“看病難”的現狀雪上加霜呢?

  規模龐大 依然難以解決看病難

  對于這次衛計委的緊急叫停,通知是這樣解釋的。近年來,我國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部分醫院單位規模過大,存在追求床位規模、競相購置大型設備、忽視醫院內部管理和機制建設等粗放式發展的問題,提高了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擠壓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非公立醫院的發展。

  今年醫改重點任務強調“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和建設標準”。據統計,山東臨沂市人民醫院突破3000張、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約5000張、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近8000張。全國單體醫院規模超過4000張病床的超過10家,而美國規模最大的醫院床位只有2200張。

  “不能單純地拿全國單體醫院規模超過4000張病床與美國規模最大的醫院床位只有2200張相比,中國的總人口狀況及密集程度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公立醫院規模越建越大。”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研究員劉珊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此,我們不禁要問,規模大不好嗎?不是規模大有助于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嗎?

  有專家表示,我國看病難看病貴并非因為公立醫院不夠大、不夠多,而是結構性資源供給不足。公立醫院幾乎壟斷了先進醫療設備和好醫生,優質醫療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公立醫院。而小城市、小醫院醫療資源明顯不足,這樣導致病人大量地向大城市大醫院公立醫院集中,而我國非公立醫院難以對大型公立構成挑戰和威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2年公立醫院有122.6萬名醫師,民營醫院只有17.8萬名;從醫院等級看,1624家三級醫院擁有約53萬名醫師,而6566家二級醫院也只有61萬多名醫師。截至2014年4月底,公立醫院1.33萬余個,民營醫院1.15萬余個。可是,民營醫院診療人次、出院人數均只占全國總數的12%左右。因而控制公立醫院規模,可騰出更多優質資源,而騰出的這些優質資源可以流向非公立醫院。

  來自國家衛計委的權威數據顯示,在全國的5311家縣級公立醫院中,36.7%的醫院存在資產負債,為有資產負債數據統計以來的最高值,其中基本建設和設備負債占73%。2010年,南方醫科大學立項一個醫改研究課題,調查出來的結果驚人,全省192家縣級醫院中,沒有負債的僅有4家,占總數的2.08%。這188家負債的縣級醫院可謂債臺高筑,平均負債額度達到4826萬元,其中負債最高的一家醫院超過10億元。這只是醫院規模急速增長中的一個問題。

  通知中規定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床位審批;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建設標準;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嚴禁公立醫院舉債建設。

  可見,公立醫院規模在無限增大的過程中,不但沒有解決了“看病難”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使患者“看病更難”。

  那么限制公立醫院規模是否可以治療“看病難”的癥狀呢?“看病難”的根源在哪?

  探尋“看病難”的根源

  近幾年,“看病難”的現象一直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闡釋和分析。特別是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我國醫療服務的資源80%都集中在城市,優質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高、精、尖的醫資更是集中在大城市的公立大醫院。而20%的醫療服務資源分布在農村鄉鎮。那么公立醫院健康“瘦身”是否能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呢?劉珊告訴記者,公立醫院健康“瘦身”,可以合理地分布資源,同時有效提升公立醫院的床位利用率。其次,公立醫院“瘦身”其實為民營醫院發展提供了空間,這樣可以做到多元化發展,有助于看病難問題的解決。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許玲妮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談道,導致群眾看病難的直接原因是,雖然我國的醫療資源總體過剩,但我國醫療資源和病人資源一直分布極不合理:一是縱向(即在城鄉之間)分布不合理,二是橫向(即在城市大小醫院之間)分布不合理。可見根源在于醫療資源不均衡。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原院長趙平曾經對于這個問題,做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大醫院就像磁鐵,越大就吸附著越多的醫療資源和病人,這種‘倒金字塔結構’是看病難看病貴的癥結。”語言雖然簡練,但切中要害。

  可見,看病難主要在于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那么如何在公立醫院“瘦身”的背景下,推進“看病難”問題的解決呢?

  公立醫院“瘦身”和“看病難”之間的平衡

  許玲妮告訴記者,我國公立醫院的發展呈現“馬太效應”,三甲醫院吸取了眾多優秀醫師和先進醫療設備,導致醫療資源不能分散到各個區域,患者過于集中讓醫院不得已擴大規模,增加了醫院的管理成本及擴張成本,而且患者等待時間以及在醫院不同部門之間奔波的時間增加,造成我國公立醫院的規模和看病難之間的矛盾。

  在解決看病難的過程中,許玲妮表示:控制公立醫院規模,引導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強化縣級公立醫院建設。其次引導醫療資源社會化,明確要重點解決社會辦醫在準入、人才、土地等方面政策落實不到位和支持不足的問題,政策推動民營醫院的發展。

  隨著我國醫改的不斷推進,資源的分布確有改善,據統計,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機構數、床位數、在崗職工數和服務量不斷增長。2012年與深化醫改前的2008年相比,民營醫院數量由5403所增長到9786所,增加了4383所,增長率達到81.1%,占醫院總量比例從27.4%增加到42.2%。同期公立醫院數量由14309所減少到13384所,減少了925所,占醫院總量比例從72.6%減少到57.8%。

  預計2015年,北京每千常住人口編制床位數將達到5張以上,總數達到10萬張。其中非公醫療機構編制床位數占全市編制床位的20%左右,即未來5年內,非公醫療機構床位數將從目前的1.2萬張增至2萬張。

  對于公立醫院“瘦身”達到何種規模,同時不妨礙“看病難”的問題,劉珊認為,我國公立醫院要達到最為合適的發展規模還需要考慮多個因素:“如區域內常住人口密集程度、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等因素。當然我國公立醫院達到什么樣的規模為好,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畢竟民營醫院要實現與公立醫院同等發展水平,還要一段時間。”

  限制公立大醫院規模,積極把資源引向非公立、非大醫院的地方去,這既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也是一次征程。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公立醫院 醫院 規模 資源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 | 综合亚洲日本日日摸夜夜添 | 亚洲欧美偷拍综合图区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第30页 | 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 | 亚洲鲁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