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協商
廈門市翔安區政協助力農民、漁民轉產就業
廈門市翔安區政協助力農民、漁民轉產就業
社區服務站促“洗腳”上岸再創業
本報訊(記者照寧)9月12日,廈門市翔安區政協主席林進勝帶領部分區政協委員,參加了馬巷青年創業促進會在翔安區馬巷鎮何厝、舫陽社區設立的促進會社區服務站授牌儀式。
2013年,廈門市委、市政府提出“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戰略規劃,馬巷鎮因此加快了經濟發展步伐,百年商業古鎮演變成為現代產業聚集地。截至目前,翔安區共征地9.9萬畝,海域退養13.3萬畝,涉及21.3萬人,約占全區戶籍人口的4/5。大量的農民和漁民退耕、退養,“洗腳”上岸后的“出路”在哪里?今年上半年,區委、區政府出臺《翔安區全面開展被征地人員和海域退養漁民轉產就業工作的方案》。區政協也持續建言獻策,由不同界別及委員個人提出的涉及轉產就業方面的提案達8件。8月底,區政協還組織常委就轉產就業工作進行視察調研。
今年初,陳清濱、王藝芳、陳進文等幾位馬巷鎮轄區的區政協委員向林進勝表示,根據馬巷鎮黨委的提議,想以創業成功的區政協委員為骨干,創建一個民間公益組織———青年創業促進會,進行創業服務及培訓等。林進勝聽取了委員們的建議后,責成區政協相關部門協助開展促進會的籌建工作,有10名年輕的區政協委員成為促進會的骨干力量。
5月4日,馬巷青年創業促進會正式成立。當天,促進會與翔安民生村鎮銀行簽訂“青年創業貸”,3年內發放2億元創業貸款,促進200名青年創業,創造2000個就業崗位。自成立至今,區政協對促進會工作始終給予支持、指導與推動。短短4個月時間,促進會幫助會員新開辦企業10多家,帶動就業400多名。為了“拉近與群眾最后一公里距離”,實現“社區全覆蓋”的35個社區服務站也應運而生,把“創業的觸角”義務延伸到馬巷鎮各個社區的同時,服務站更成為政協委員們能更快、更真實了解基層需求、收集社情民意的平臺。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區政 政協 翔安區 廈門市 轉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