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協商
山東棗莊市政協:轉型升級和經濟文化融合發展
山東棗莊市政協常委會議專題議政
打造轉型升級和經濟文化融合發展高地
本報訊“轉型升級的瓶頸是什么?路徑怎么選?”6月27日,山東省棗莊市政協召開九屆十四次常委會議,圍繞“加快打造轉型升級和經濟文化融合發展高地”進行專題議政,一連串問號牽動著與會常委的神經。
棗莊市具有130多年的工業文明史,2009年被列為東部地區唯一的全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試點市;2013年,又被納入山東省西部經濟隆起帶建設的大盤子,賦予棗莊打造“轉型升級和經濟文化融合發展高地”的新定位。為做好這項工程的頂層設計,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把打造“兩大高地”的重大課題交由市政協調研。從3月開始,市政協兩位副主席帶隊,兵分兩路進行了3個多月的省內外調研,召開了20多場座談會,經過30多次修改,最終完成建議案草案,提交常委會議專題議政。
“不要面面俱到,要找準最現實、最關鍵特別是黨政容易忽略的重要方面,從政協的視角議深議透,發出獨特聲音。”市政協主席鄧滕生著手研究這項課題時給出要求。
當前制約轉型升級最突出問題是什么?大家紛紛發言,“至今沒有過億的產業板塊,沒有一家上市公司。”“被譽為‘中國針織衫之鄉’的市中區280家紡織企業年產值遠不及濟寧如意集團一家企業。”“我們企業的塊頭小、科技含量低、產業集群效應和支撐能力不強、后勁不足。”全程參加調研的市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謝旭陽說。
“我們的企業為什么長不大?”丁印泉常委一語引發眾人思考。“煤炭、水泥等資源型產業占比重大,產業層次低,國有企業改制包袱重,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倪輝常委一針見血。“企業小而全,產品同質化嚴重,關聯度不高,通過相互壓價爭奪市場,內耗嚴重。”從事紡織業的鄭健常委對本行業長期存在的痼疾有切膚之痛。馬洪玲常委補充說,“‘招大引強’的力度不夠,入園企業門檻過低,對企業培育孵化能力不足。”
常委們針對問題開出的“藥方”有的放矢,異彩紛呈。馬洪玲常委建議,一方面要抓好現有產業的培育擴張,推動煤化工、裝備制造、鋰電、醫藥、光伏等優勢產業膨脹;另一方面要開展有針對性的產業鏈招商,延長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針對項目用地瓶頸制約,王玉鴻常委提出了“建立項目準入和退出機制,做好騰籠換鳥、騰小換大、騰差換好、騰污換潔文章”的解決思路。
“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對老國企、小煤炭、小水泥進行兼并、破產、整合、重組,同時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建立差異化考核機制,完善產業布局,推動各區(市)特色化、錯位發展,形成核心競爭力。”李子騰常委說。翟慶龍常委則建議,注重加強企業家培訓,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增加財政對企業科研創新基金的投入和獎勵力度。
鄧滕生表示:“調研組要把常委們討論出的好建議充分吸收到建議案中去,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市政協 常委 轉型 打造 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