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協商
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獲國家核準 代表委員建議提案達183項
國網四交四直特高壓列入計劃
近日,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據悉,該工程為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家即將批準建設的12條輸電通道之一,其中包括國家電網公司4條特高壓交流工程和4條特高壓直流工程。
當前,我國特高壓電網發展已步入世界領先行列。國家電網已建成投運的特高壓“兩交三直”輸電線路,在實現西電東送、北電南送、水火互濟、能源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促進我國西部、北部地區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緩解東中部地區用電緊張和環境容量短缺等方面,發揮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今年4月18日,在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明確提出,要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實施跨區輸電項目,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要按規劃開工建設一批采用特高壓和常規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降耗增效。這是自今年2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實施跨區送電項目”之后,再次對跨區資源優化配置和特高壓電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鼓舞人心的表述,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對特高壓發展的肯定和積極支持,推動我國特高壓電網步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近期,我國華北、華東、華中地區出現日益嚴重的霧霾天氣,本質上是能源資源稟賦“先天不足”與能源發展方式“后天失調”這一對矛盾的長期積累和集中暴露。我國能源資源與生產力逆向分布,決定了我國要實施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多次指出,治理霧霾,根本出路是能源發展轉方式、調結構。重點是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優化電源結構和布局。關鍵是要加快發展特高壓電網,推進“一特四大”戰略和電能替代戰略,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實現我國能源從以化石能源為主、清潔能源為輔,向以清潔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的戰略轉型。
目前,通過加快特高壓輸電治理霧霾等大氣污染已經成為社會廣泛共識。業內普遍認為,發展特高壓,實施遠距離輸電,控制東中部地區燃煤機組規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調整能源結構,對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特高壓”和“電能替代”成為受人矚目的熱詞。能源輸出、輸入省份都迫切要求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統計顯示,2011~2014年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全國兩會提交發展特高壓的建議、提案達183項。另據研究顯示,即將開工的12條輸電通道將可為未來東中部每年減少發電用煤2億噸,降低PM2.5濃度4%~5%。
針對大氣污染防治,國家近年來出臺了嚴格的政策措施。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全面淘汰和替代低效、重污染的傳統用能方式。隨后,國家能源局提出建設12條重點輸電通道,并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對此進行了部署。
近日有媒體報道,一份由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制定的電網投資方案,已經通過了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評估,這份方案的內容即是12條貫穿中國東西部的輸電通道,工程將把內蒙古、山西、陜西、云南等地的電力資源向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輸送,在解決這些地區電力短缺問題的同時,有力緩解日益嚴重的霧霾問題。
自2004年年底國家電網明確提出建設特高壓電網的重大戰略構想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圍繞特高壓科研、試驗、論證、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等方面,國家電網開展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經過不懈努力,我國已全面掌握特高壓核心技術。2013年,“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2014年,國家電網成功中標巴西美麗山水電特高壓送出工程,特高壓正式走出國門。
目前,我國首個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和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已分別安全運行超過5年和3年半。公司建成的“兩交三直”特高壓工程累計送電已超過1600億千瓦時,有力支撐了東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隨著國家關于加快特高壓電網發展的好消息不斷傳來,專家普遍認為,特高壓在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等多方面,將發揮更為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高壓 工程 電網 國家 代表 委員 建議提案 1000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