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協商
斬后顧之憂 酒泉市政協“問診”設施農業
斬后顧之憂做大設施農業 酒泉市政協“問診”設施農業
本報訊“溫室大棚一次性投入大,風險又高,收回投資需要5年多,農民積極性不高。”“貸款門檻高、期限短、額度小,農戶融資難。”“技術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不暢。”……近日,甘肅省酒泉市政協召開政協常委會,為全市設施農業發展會診找病癥。
今年,酒泉市政府提出新建1萬畝日光溫室、3萬畝塑料大棚和新增100萬只肉羊的發展目標。這個目標能否實現?為此,3月份以來酒泉市政協組成8個調研組,對任務落實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認為,市委“做精第一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的工作思路是正確的,是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但要完成任務還需破解農民發展信心不足、市場服務滯后、金融服務乏力、產業化組織程度不高、土地流轉難度大等制約瓶頸。
“做大設施農業首先要從資金、科技、市場方面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差異發展,不能搞‘一刀切’。”“要引導農村金融機構扎根‘三農’,滿足農民合理的信貸需求。”政協常委們針對問題紛紛發言,對癥下藥開出各自的“藥方”。
在“會診”基礎上,酒泉市政協形成《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市設施農業發展的建議案》,建議政府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實施品牌戰略、健全市場流通體系,創新投資扶持機制、暢通融資渠道,創新經營機制、加快發展專業合作社,創新土地流轉機制、盤活土地效益,健全科技服務體系、提升專業服務水平,國家級示范區發展設施農業應賦予更多的自主權,真正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推進設施農業加快發展。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農業 設施 酒泉市 市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