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勝利與和平-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資訊資訊
“永遠追隨自己的夢想和責任心”——白求恩堂孫所認識的白求恩精神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記者關桂峰、丁靜、李來房)在毛澤東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中曾說,“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做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這個外國人,就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諾爾曼·白求恩。
白求恩的堂孫,馬克·白求恩(Mark Bethune)今年35歲。2日上午,他作為白求恩的親屬代表,在人民大會堂接受習近平主席親自頒發并佩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馬克·白求恩告訴記者,2011年他在美國一所大學讀碩士期間,曾到北京進行了一年的交流學習,因此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中文。目前,他從事寫作和電影相關的工作。
“雖然白求恩在中國家喻戶曉,但可能還有一些中國人不知道的故事。”馬克說,白求恩從小勇敢,愛冒險,也很聰明。小的時候,捉到麻雀后就解剖,學祖父當外科醫生。
白求恩和同一個女人結了兩次婚。他33歲到愛丁堡參加外科醫學會會員考試時認識了一個英國女孩,他們第二年就結婚了。婚后不久,白求恩不幸染上了肺結核病。這種病在當時幾乎是絕癥,沒有治愈的希望。為了防止傳染給妻子,白求恩主動要求和妻子離婚。后來,他以超人的毅力同病魔抗爭,并冒著危險在自己身上試用了“人工氣胸療法”,竟獲得成功,只用一年時間他就痊愈了。隨后,病愈的白求恩和前妻復婚。但是,白求恩的事業心非常強,他是個停不下來的人,整天埋頭于工作,照顧不了家庭。妻子忍受不了提出與白求恩分手,兩人再次離婚。
馬克·白求恩說,在經歷了肺結核的折磨和婚姻的變故后,白求恩離開加拿大來到中國。他看到并感受到中國人民的抗戰勇氣和激情,這也給他很大的信心,將他從傷心中拉出來。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的胸外科醫生。1936年,他曾率醫療隊為進行反法西斯斗爭的西班牙人民服務。1938年1月,受加拿大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率加、美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并于3月來到延安。
1938年8月,白求恩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衛生顧問。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他率醫療隊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線進行戰地救治,4個月里做了300余次手術,建立手術室和包扎所13處,救治了大批傷員。
1938年7月,他回到冀西山地參加軍區衛生機關的組織領導工作,創辦衛生學校,培養了大批醫務干部,還編寫了多種戰地醫療教材。為救治傷員,他多次主動獻血,他還教育年輕的醫生,當一名好醫生不僅要技術好,還要時刻準備上前線。他曾經和當地群眾一起參與抗洪搶險,沒有渡船,大家用大笸籮綁在梯子上當運載工具,白求恩就和突擊隊的小伙子們跳進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來回運送著物資。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河北淶源孫家莊村外小廟為傷員做手術時,手指嚴重感染。11月5日,白求恩在手指嚴重感染的情況下還堅持為13名危重傷員進行手術。短短10天,這位鋼鐵戰士就倒下了。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停止了呼吸,在中國抗日前線獻出了年僅49歲的生命。
“人生就像是一座山,一輩子都在不斷地攀登,受挫了也要繼續攀登。白求恩精神正是如此。”馬克說,“這種精神對我們年輕人也有啟發,我們要跟隨自己的內心,要不斷追求目標,雖然過程中遇到重重阻礙,但最終會找到自己的位置。”
馬克說,諾爾曼·白求恩是個無所畏懼的人,他遇到困難從不放棄,永遠追隨自己的夢想和責任心,他義無反顧到世界許多國家為反法西斯戰爭的人民服務,這在我們追求世界和平和安寧的當代十分有意義。
“白求恩是中國的老朋友,我是中國的新朋友。”馬克說,能因為白求恩來到北京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活動,自己感到十分榮幸。現在他在寫一本小說,今后也會考慮拍一些和白求恩有關的影視片,向世界宣傳白求恩的偉大精神。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白求恩 堂孫 毛澤東 抗戰 勝利 70周年 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