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勝利與和平-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資訊資訊
全國政協委員吳恩遠:閱兵體現中國維護世界和平堅定立場
大閱兵是展示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形象的平臺,表明我國捍衛二戰成果意志和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是壯軍威國威、凝軍心民心、傳英雄業績的載體
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我們隆重舉行抗戰閱兵式,緬懷先輩為祖國解放、為民族獨立、為世界和平做出的卓越貢獻。當陸、海、空三軍最先進的武器、當戰略導彈部隊最震撼人心的新型裝備駛過天安門廣場,人們心中何等激動:百年來中華民族被凌辱、被宰割的歷史一去不返,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了!此次閱兵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體現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大閱兵是展示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形象的平臺。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擊日本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對這個眾人皆知的事實,過去一直沒有一個鮮明的展示平臺和宣傳載體。1936年日本政府通過的《國策基準》,清楚表明了日本對世界侵略擴張的意圖:一方面發動侵華戰爭,同時“北上”進攻蘇聯,“南進”奪取南洋諸國。所以,中國軍民義無反顧地開始全面抗擊日本侵略的正義戰爭,是屬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組成部分。中國是最早受到法西斯侵略的禍害,也是最早意識到法西斯侵略危害的國家,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初的槍聲。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激發了世界人民對法西斯侵略擴張的警惕,由此展開了對法西斯的抵抗和斗爭。中國抗戰的國際意義就在這里。
與日本相比,中國當時在國力上是弱國。1937年,中國的工業總產值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鋼產量不到日本的百分之一。在這樣的物質基礎上,面對強敵日本軍隊的侵略,中國軍民堅持了長期抗戰。當法西斯德國軍隊橫行歐洲,歐洲各國多數投降了德國或在德國入侵后放棄了抵抗之時,面對強敵日本軍隊的侵略,中國堅持抗戰,為弱國的抵抗樹立了標桿。中國人民堅持抗戰,極大鼓舞了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勇氣與意志,也沉重打擊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使其“北上”、“南進”的侵略戰略最終慘敗。在中國戰場的日本陸軍,最多時占其總兵力的90%以上,最少時也超過其總兵力的1/3,平均為其總兵力的76%。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軍隊出國作戰共計死亡287萬人,其中198萬人死在中國戰場。1939年,在中日激戰正酣時,蘇聯外交部副部長洛佐夫斯基就指出:“眼下正在中國解決的是世界性問題:日本是否將成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類好幾十年的命運將取決于中國和日本斗爭的結局。”
大閱兵表明我國捍衛二戰成果意志和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極度膨脹。突出表現在:修改歷史教科書,否定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罪行;不承認同盟國關于日本領土的限定,挑起和中國、韓國、俄羅斯等國的領土爭端;否認武器出口三原則和無核武三原則;修改和平憲法,把自衛隊變為國防軍,突破對日本擁兵、出兵和軍費的限制……凡此種種,是造成世界局勢、特別是東亞局勢的緊張的根源。
在國際上一些人看來,中日圍繞釣魚島的爭端似乎只是兩個國家之間的事情,一些東南亞國家忘記被奴役的歷史教訓,坐山觀虎斗,甚至為虎作倀。實際上這是日本右翼勢力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戰成果,謀求重新成為軍事政治大國,從而主導東亞政治的表現;是美國重奪亞洲霸權、借助日本遏制中國的戰略部署。這將給亞太地區和全球國際局勢帶來新的不安定因素。日本右翼勢力重建軍事強國的野心理應引起亞洲各國和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防止綏靖主義重演。因此,必須強化國內外輿論的共識:反對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戰成果的企圖,維護國際秩序的公平正義,確保東亞和世界的和平安定。在這樣背景下我國舉行閱兵式,就是向世人昭示:捍衛二戰成果的《波茨坦公告》、《開羅宣言》等條約,這用幾千萬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也是捍衛二戰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證。所有熱愛和平的人,都應該維護戰后和平秩序,不允許破壞、否認這一戰后的勝利果實。中國人民捍衛二戰成果的決心和意志是絕不可動搖的。
大閱兵是壯軍威國威、凝軍心民心、傳英雄業績的載體。社會主義國家的閱兵式歷來具有壯軍威國威、凝軍心民心、傳英雄業績的作用。這次閱兵集中展示我軍84%的新型武器裝備,體現我軍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水平。參加我國這次閱兵的都是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立下豐功偉績、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部隊。通過他們閱兵風采的展示,表明我國年輕一代的軍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將接過先輩的旗幟,秉承先輩的遺志,為捍衛世界和平、實現“中國夢”保駕護航。
?。ㄗ髡呦等珖f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
編輯:付鵬
關鍵詞:全國政協 全國政協委員 吳恩遠 中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