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推薦
高考制度并非“一夜退回改革前”
原標題:高考制度并非“一夜退回改革前”
日前,教育部長袁貴仁在全國“兩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我國高考制度再次面臨重大調整。包括明年高考統一命題試卷地區擴大到25個省份,大面積取消高考加分政策,高校自主招生調到高考之后等等。消息一出就引發廣泛熱議,在大多數人贊成高考恢復全國統一命題的同時,也不乏一些質疑的聲音。有人甚至認為探索多年的分省命題、自主招生等高考制度改革被否定,如今是“一夜之間倒退回改革前”。
這種看法有待商榷。高考制度的核心價值是公平,就是在分配高等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方面,要確保廣大考生擁有公平的競爭機會。如果改革措施偏離、損害甚至違背了公平性,那么這種探索就要進行修正。
高考制度“一考定終身”、導致應試教育盛行的種種弊病,有目共睹。也正因為此,多年來各方面都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力求高考制度更符合人才成長、人才選拔的規律,真正達到“擇天下英才而育之”的目標。然而,無論何種改革,都不能損害高考的公平性。表面上看,高考是教育領域的事情,但實際上,教育制度與整體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制度緊密契合,高考在教育領域中具有“扼咽喉者”的核心地位,在選擇人才、分配高等教育資源的背后,還涉及階層劃分和階層流動,涉及現有階層格局的秩序維持和代際復制。能否進入好大學讀書,并不僅僅是個教育問題。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就業、社會地位和階層歸屬。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就是:通過高考進入大學,是出身底層的學生實現“向上流動”的主要通道。
高考改革的很多探索,確實更加符合人才成長和人才選拔的規律,有利于素質更加全面的學生脫穎而出。然而它們對于公平性影響如何呢?高校自主招生、校長推薦制和各種高考加分政策都對較高階層的考生更加有利,這一點幾乎是不言而喻的。而對于許多中西部省份以及農村地區的考生而言,高考改革所設置的這些通道,基本是享受不到的。此外,在分省命題的情況下,各省份挑選的命題人員多是高校知名教授和重點中學老師,他們同時又給學生指導備考,這種“隱性泄題”現象也有損高考的公平性。
什么樣的標準更有利于人才選拔?這個問題可能見仁見智,但政策改革的結果則更有說服力。多項實證研究結果都表明,上世紀80—90年代,部屬大學的生源保持相對均衡。進入21世紀之后,高等教育領域的不平等不斷增長,以部屬大學為代表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大多被社會上層家庭子女擠占。以北京大學為例,2000年至今,來自農村的學生比例只占一成至一成五之間,而來自各省的“超級中學”生源,則幾乎壟斷了北大、清華等一流大學在各省的招生名額。導致這種結果當然有很多原因,但在高考政策改革中,對于發達地區、大中城市以及較高階層的考生采取過于鮮明傾向性的政策,無疑是重要的原因。
此次高考制度的重大調整,除了更加強調公平性之外,其實也不是簡單的“政策倒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日前表示,高考統一命題并不是“全國一張卷”,而是“一綱多卷”。在保證全國高考試卷質量的前提下,兼顧各地的教學實際情況。可以預見,各地在分省命題、高校自主招生等方面探索的有益經驗,也有望被納入到新的高考政策之中,從而使高考制度在確保公平性的前提下,更加科學規范、更加人性化。■封壽炎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高考制度 一夜退回改革前 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