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正能量正能量
回望沈浩:“零距離”的永恒感召
這是一個變化迅疾的年代。
10年前的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現在只能從“歷史”照片中尋找樣貌。但今天小崗人談起村黨支部原第一書記沈浩,他的音容笑貌,一點一滴,勾畫如此真切,猶如活在當下,盡管他已走了5年。
日前,記者來到江淮大地,尋訪這位優秀基層干部的足跡。
“沈書記心里時時裝著我們,我們永遠記住他。”小崗村民說。
“他和群眾零距離。”當地干部感念。
心連心,零距離——幾近極致的為民情懷,鑄就沈浩精神品格,感人至深,引人深思。
家門從不上鎖
村民們這樣向記者描述他們的沈書記:
“不管你說話輕,說話重,他都笑著聽。”
“他去村民家里,端起茶杯就喝。遞給他很便宜的煙,拿起就抽。”
“再窮的人家留他吃飯都不嫌,舀碗菜稀飯就吃。”
“眼睛不向上,哪家越窮,就越愛去哪家。”
……
沈浩那個永不上鎖的、村民出入自由的“家”,更讓大家懷念。
沈浩的“家”位于小崗村一個舊樓二樓最北側,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老屋子,沒有自來水,沒有浴室、衛生間。樓下是間農資小店,從早到晚人進人出。沈浩在小崗干了6年,在這里住了6年。吃飯靠“搭伙”,每月交鄰居村民600元伙食費。為安全起見,有好心人悄悄在樓下焊了一道鐵門。但是,沈浩說:“難道群眾找我,還得敲門?”不管是鐵門還是房門,沈浩從未上鎖,全天候敞開;哪怕沈浩不在家,村民可以在他的屋里等著他回來。這個“家”的議事說理、懇談拉呱功能,延續到沈浩生命最后一息。
隨著集體經濟的改善,2008年夏天,村里有了新的辦公場所,沈浩有了間像樣的辦公室。沈書記坐在“老板桌椅”前啥模樣呢?村民沒見過。
“他的新辦公室有對長沙發接待村民、客人,村民來訪,沈書記就坐在沙發中間的小凳上,因為這個位置離村民最近。他說,要是坐在老板椅上,隔個老板桌,拉開了和村民的距離,這樣不好。”大學生村官、小崗村村委會委員趙玲記憶猶新。
“沈書記與百姓的接近沒有了最后的一厘米。他把自己當村民。”小崗村黨支部副書記余謙深有感觸。
惟有零距離,方可知涼熱!他冒著暴雨將住在危房中的村民一家連夜安全轉移,掏錢救治患心臟病的五保戶,為困難戶的孩子買奶粉,從省城給行走不便的老太太買拐杖……沈浩想到就做,看到就幫,發自內心,毫不猶豫。
“有困難,找沈浩。”他贏得群眾信任。年三十,孤寡老人備飯請他過年,把他當親人。
零距離,還原公仆本色,聚攏黨心民心。
鞋子沾著泥土
沈浩的做事風格讓小崗人難忘。
“村民叫他辦事隨叫隨到,他什么都能替你想到,吃一次飯要接好多電話,總是沒日沒夜跑呀跑的。”村民杜永蘭向記者描述沈浩。
小崗村“沈浩先進事跡陳列館”,展陳著沈浩生前穿過的鞋,其中一雙棉鞋是沈浩在路攤上花5塊錢買的。所有鞋子呼應著杜永蘭對沈浩“奔忙”的描述:嚴重變形,沾滿泥土。
作為“大包干”發源地、中國“十大名村”的小崗,沈浩上任時,全村人均才2300元,集體收入非但沒有,還欠人家3萬元。沈浩萌生改變小崗面貌的強烈責任感。選派干部任期只有3年,他不想做“打個旋兒就走”的過客!
上任1個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戶村民跑了兩遍,在做到與村民感情零距離的同時,實現了與小崗村情的“全對接”,找到了小崗村“一夜越過溫飽線,20年沒跨過富裕坎”的癥結,把準了小崗村的發展脈搏,制定出“開發現代農業,發展旅游業,招商引資發展村級工業”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沈書記特別可貴的一點是相信群眾,把群眾當智者,以群眾的意志為出發點,他為群眾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好事、實事,不搞形式。實踐證明,他為小崗謀劃的‘三步走’戰略符合實際,為小崗未來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與沈浩同事多年的余謙說。
在貧困鄉村當村官艱苦而酸澀,從修道路、建新居,批項目、引資金,到招商引資、土地流轉、拆屋遷墳,沈浩無不親力親為。一次在合肥與客商談完已是深夜,想到星級賓館幾百元的住宿費,他以家在合肥為由婉拒客商勸留,開著自己那輛普桑星夜兼程往回趕,人到小崗,雞叫頭遍……6年下來,沒日沒夜,風里雨里!
“為了搞好小崗,他把90歲老母從合肥送回到老家讓兄弟照顧,把女兒從省城中學轉學到了老家。6年回合肥時間不到100天。”
“別人公車私用,他這6年都是私車公用。”
“他讓我們都住上樓房,自己只有塊巴掌大的地。”
“頭發白得很快,回合肥前染發,怕家人看了難過……”
人們動情回憶。
3年期滿,98名村民用當年摁手印搞“大包干”的方式,請求將沈浩留下。“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我了解他們的難處,再干3年吧。”就這樣,沈浩留下了。
零距離,就是全心全意、沒有自己!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沈浩 村民 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