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習奧會”前中美應重新思考哪些問題?
原標題:“習奧會”前中美應重新思考哪些問題?
摘要:9月底,習近平主席將開啟對美國事訪問。鑒于中美關系現狀,此次“習奧會”能否扭轉當前中美關系的困境?世人翹首以待。
近數月來,美國政界學界均發聲呼吁政府對華強硬。有學者稱中美關系似已達到某種“臨界點”,更有甚者,呼吁華盛頓“改變對華的大戰略”,由對華包容和妥協轉為更多的制衡。這被很多分析家視為是美國對華戰略轉向遏制的前奏。
9月底,習近平主席將開啟對美國事訪問。鑒于中美關系現狀,此次“習奧會”能否扭轉當前中美關系的困境?世人翹首以待。筆者認為,在兩國元首開啟新的對話之前,有三個核心的戰略性問題需要雙方政策精英認真思考,這有助于我們找出為中美關系增信釋疑的有效路徑。
首先,中美關系真的到達所謂“臨界點”了嗎?
誠然,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由來已久,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這些問題是什么,而在于為什么它們恰好在現在突然變得尖銳起來。許多美國觀察家認為,這主要由于中國在近來突然轉向“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讓美國人不知所措——成立亞投行、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等,這些或將改變中美實力對比的舉措都使美國人憂心忡忡。筆者認為,這是由于中國國力明顯增長所造成的中美實力對比變化趨勢給美國人造成的心理沖擊,所謂“臨界點”所表達的真實含義是美國人心理層面的恐懼,與中美關系的實際情況并不相符。
實際上,中美實力對比并沒有質變,合作仍是中美關系的主要方面,美國完全沒有必要放棄對華接觸戰略。中美自建交以來已形成一個非常復雜的利益共同體,共同利益遠大于分歧,從根本上來說,采取對華遏制戰略將損害美國自身利益。華盛頓心知肚明,缺少北京的幫助,許多地區和全球問題都無從解決(無論是像朝鮮和烏克蘭這樣的傳統地緣政治難題,還是跨國犯罪、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同時,中國也沒有取代美國全球領導角色的意愿與實力。
其次,中美兩國究竟是誰在“另起爐灶”?
似乎越來越多的美國分析家,尤其是華府智囊們,愈發堅信中國就是要“顛覆”現行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過去數十年來支撐美國對華戰略的根基和前提,即認為中國愿意被吸納入美國和西方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正逐步被中國的“修正主義”行為所侵蝕?,F在的中國似乎不再那么情愿被吸納,它似乎認為創造一種全新的、由它自己主導的體系對其更為有利。因此,有美國學者認為,中國參與到“主流”國際體系中的動力越來越弱,導致大國沖突的危險性越來越高。
中美雙方均擔心對方在國際秩序問題上“另起爐灶”。然而,事實真相是美國才是率先“另起爐灶”、尋求改變全球政治經濟結構現狀的國家。美國推動TPP談判來改變基于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體系的貿易機制便是最典型的例證。此外,美國對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聯合國等主要國際政治經濟機構的改革持消極態度,在事關中國的改革上處處設限。
中國作為現有體系的受益者,改變體系將傷及自身,并且,在可預計的時期內還不具備取代現有體系的能力。確切地說,中國目前相關舉措均是在現有體系內的“依法抗爭”和“維權行動”——希望通過改革以維護與自身實力應得利益,并鞏固現有國際秩序良性發展,這理應得到美國的理解與支持。
最后,為什么一些曾經對華友好、看好中美關系發展趨勢的美國人,現在反而出現了明顯倒退?
無論是“中國崩潰論”還是 “臨界點”都透露出美國人的一種擔憂:山姆大叔似乎在崛起的中國面前愈發失去自信,這種不自信很大程度上其實源于美國人“自我預言式”的恐懼,即中國必將取代美國的主導地位,甚至將自己趕出亞洲。
真正的問題在于,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一個不自信的“霸主”對任何國家——不論對中國還是對美國自己——都是極其危險的。中國不尋求挑戰美國地位和顛覆現有國際秩序,中國“有所作為”的目的在于保障自身安全與社會穩定。但美國由于不自信,經常把中國在戰術上的進取視作戰略上的修正和顛覆。由白宮和國會之間的紛爭所暴露出來的領導力松散問題,顯示出美國這種不自信的國內政治根源。目前美國國內關于對華戰略的種種爭論,正是由政治力量分散所導致的難以達成共識的表現。
筆者認為,基于權力、均勢、地緣政治等的老經驗和舊思維已不足以解決全新的全球問題,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正在開拓大國實現和平崛起的新路徑。中美應在未來著力尋求構建一種基于相互遵守的規則和規范的“功能性伙伴關系”,進行“以議題為導向”的務實合作,只有如此,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才能朝著造福兩國人民的方向穩步前進。(劉暢,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美國 中國 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