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美知名學者:中美關系不會走向“不可收拾”沖突
原標題:專訪美知名學者:中美關系不會走向“不可收拾”沖突
中新社華盛頓6月20日電 題:專訪美知名學者:中美關系不會因局部噪音走向“不可收拾”沖突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當前中美關系確有噪音,但避免誤判、避免因小失大、避免陷入不可收拾的軍事沖突等因素仍占據主導,所以我們不能‘見了風就是雨’,看到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就覺得兩國關系開始惡化,這樣有點夸大。”
美國知名中美關系專家、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對近期因南海和網絡安全而陷入緊張的中美關系做如是判斷。他強調,中美應少受爭議性問題的牽制,對雙邊關系進行“戰略再思考”,以積極的方法消解分歧,強化擔憂情緒只會導致“更加猜疑”的局面。
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前腳剛離開美國,華盛頓將迎來中美又一次高層對話——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將同時舉行,這將是奧巴馬政府任內上述對話最后一次在華盛頓舉行。李成呼吁,兩國應在爭議性問題上“少些斤斤計較”,多些“新的思維方式”。
中美剛在南海經歷了一波以喊話為特色的“麥克風外交”。美方在多個場合對中方的指責調門超過其他聲索國,聲稱對南海島礁軍事化前景深感憂慮。在網絡安全問題上,美官員聲稱導致400萬名美聯邦雇員個人信息遭竊取的網絡攻擊來自中國。中方對上述問題都給出強硬回應。
對話前夕,美方在上述問題上主動降低了調門。李成認為,當雙邊關系處于這樣一個階段時,兩國領導人的互動對中美關系的走向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更需要領導人有遠見,去強調合作的因素,避免走極端。
“范長龍的訪問更多帶來的是高層之間的互動,而不是相反。在表態強硬的同時,中美領導人之間有建立一定程度上友誼的愿望,這從他們私下對話中可以反映出來。與此類似,戰略與經濟對話的重點也在于避免摩擦和誤判,創造溝通渠道,如果說上次北京‘習奧會’帶給大家的最大驚喜是氣候變化聲明,那9月‘習奧會’對話的最大驚喜也許就是網絡安全承諾,這需要戰略與經濟對話為此做出努力。”李成說。
他擔憂地表示,雖然中美在南海問題上差距很大,但更令人憂心的問題恐怕是網絡安全。近期發生的網絡攻擊事件再次表明,作為兩個網絡大國,中美恐怕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話,而是相互指責對方,這“十分危險”,兩國應當合作建立國際網絡規范,建立技術保證和及時性對話溝通機制。
他強調,眼下中美領導人正進行頻繁對話交流訪問、了解各自戰略意圖,“也許到了某個時候會帶來某種根本性變化,緊張事態往好的方向發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兩國對民眾的態度也要有妥善的把握。李成說,隨著新媒體出現,噪音越來越多,摻雜的因素也越來越多,有時候一條新聞很有爆點,但“會夸張過度”,所以不能對個別言論過度解讀??傮w來說,要看到中美關系中有很多理性的聲音同時存在。
他認為,隨著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作用的上升,中美都在對雙邊關系進行調整,需要進行“戰略再思考”。比如,在即將舉行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上,雙方應跳出“亞投行是否意在挑戰美國主導的經濟秩序”以及“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是否意在遏制中國”的窠臼,更多涉及其他方面合作,在金融改革、市場準入、城鎮化等方面開展合作,多看“兩國的互補性”。
而在戰略層面,李成認為現在強調“沖突、摩擦、分歧”的言論太多了,“總講互疑,只能是越談越互疑”。
與美國一些人總提的“中國威脅論”相比,中國一些人愛談“美國遏制論”。對于這一點,李成表示雙方都不要“輕易下結論”。
“美國在遏制中國嗎?我想對美國來說,相較一個強大、團結、正在崛起的中國,分崩離析的中國對美國造成的危險更大。”他說。
他提醒,解讀中美關系切忌犯“一概而論”的錯誤。
“雙方各有一些人喜歡動不動就說美國怎么樣、中國怎么樣,言下之意到底指的是中國領導人還是利益集團呢?其實中美本身就非常多元化,簡單化下結論對于兩國關系是有害的。”他說。
他建議兩國人士用更“科學化”的方法研究雙邊關系,比如有些人每次訪華(或訪美)兩星期,見的都是同一撥人,如果就此認為這些人的觀點就代表中國(美國)的觀點,這顯然不科學。
“對中美關系的擔憂要通過更加積極的方法去消解,防止其惡化。”李成說。(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中美關系 不會走向 “不可收拾”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