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全文

2015年09月06日 10:21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社會保障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率保持較高水平。2014年,西藏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新增就業4.3萬人,提供高校畢業生公職崗位1.1萬個,各援藏省市和中央企業共提供就業崗位5335個,1500多名高校畢業生實現了區外就業,全區公益性崗位總量達3萬個,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26018人,2500多戶零就業家庭實現了動態消零,就業形勢穩定。近年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立。繼續加強“五大險種”保障制度,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擴大最低生活保障,實施免費意外保險,建立了寺廟僧尼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全區各項社會保險參保達260.6萬人次。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月人均水平達3338元,居全國前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每月534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至每年2231元,五保戶供養標準提高至每年3873元,分散供養標準提高至每年3874元,集中收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達到月人均1200元。及時發放城鄉困難群眾慰問金。2013年底,全區各類社會福利機構共有263個,公辦兒童福利院8所,民辦兒童福利院2所。72%有意愿的五保對象實現集中供養,5900多名孤兒得到有效救助。

 

1005463_xxjpsgc000465_20150906_tppfn1a001_600_450

 

  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目前,西藏已經建成了中、西、藏醫結合,以拉薩為中心、遍布城鄉的醫療衛生網。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覆蓋全體農牧民,全區已建成71個縣醫院和678個鄉鎮衛生院,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2014年底,全區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到1430所,每千人病床數和衛生技術人員數分別達到3.79張和4.08人,建成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醫療衛生網絡。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30萬元、20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年人均380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5%左右。農牧民人口100%被納入到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醫療保障體系之中,農牧區醫療政府補助標準達到年人均420元,最高報銷補償限額達6萬元,政策范圍內報銷補償比例達到80%以上。寺廟僧尼等人群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取消了醫療救助起付線,率先在全國實現了醫療救助城鄉一體化和社會全覆蓋。對城鄉居民實施免費健康檢查,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9%。2013年,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下降到154.51/10萬人和19.97‰。人均壽命由20世紀50年代的35.5歲增加到68.17歲。全區實現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標。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教育事業日新月異,實現學有所教。全區所有縣(區)全面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一個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已經形成。實現了從學前到高中階段15年免費教育,農牧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面落實,政策和資金覆蓋率均達到100%。“三包”(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政策覆蓋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所有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且不斷提高標準,年生均標準已提高到3000元。全面啟動實施城鎮三年、農牧區兩年學前雙語教育工程。2014年底,幼兒園在園幼兒達8萬多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60%。2014年底,全區擁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中等職業學校9所,在校生1.7萬人;高級中學22所,完全中學4所,初級中學93所,十二年和九年一貫制學校各3所,小學829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64%,青壯年文盲率下降至0.57%以內,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6年,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以上。1984年,中央政府作出“在內地為西藏辦學培養人才”的重大戰略決策,現有21個省市辦有西藏班(校),已累計為西藏培養了大中專畢業生3.2萬余人。目前西藏不僅有了自己培養的碩士、博士,而且有了一批享譽全國的專家、學者,逐步建立了近30個科研院所,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9709人,學科領域涉及歷史、經濟、人口、語言、宗教和農業、畜牧、林業、生態、生物、藏醫藥、鹽湖、地熱、太陽能等數十個門類。其中,藏學、高原生態、藏醫藥等學科研究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產生了一批有世界影響的學術成果。

 

1005468_xxjpsgc000470_20150906_tppfn1a001_600_450

  公共文化服務覆蓋城鄉,人們精神生活不斷豐富。全區已建成群眾藝術館8座、公共圖書館5座、博物館3座,建成縣綜合文化活動中心74座,鄉鎮綜合文化站692座,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自治區分中心、7個地市支中心、74個縣支中心、692個鄉鎮基層點、5389個村基層點,區、地、縣、鄉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初步形成。投資近13億元的“十二五”文化設施建設項目全面推進,到2015年底,西藏將基本實現“地市有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館藏文物豐富地區有博物館,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或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鄉鄉有綜合文化站,53%的縣國有藝術團有排練場”目標,公共文化設施總量將達到790個。建成1600余個文化廣場,形成拉薩雪頓節等群眾性、常態化品牌文化活動90個。全面啟動了公共設施的免費開放工作,近5年來,全區公共文化設施共開展免費群眾文化活動4萬余場,受益群眾達到800余萬人次。全區專業文藝團體和縣民間藝術團年均下鄉演出近1萬場次,送書下鄉10萬余冊。

  新聞出版事業迅速發展,文化產品日益豐富。西藏人民出版社、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累計出版各類圖書(教材)19052種、2.8263億冊。西藏音像出版社、雪域音像電子出版社2014年出版音像電子產品115種37.96萬盤。報紙、期刊分別發展到25種、35種。全區出版發行單位發展到576家,其中區、地、縣新華書店89家,邊境口岸新華書店5家,民營發行網點482家。2014年全區共發行圖書約3395萬冊,圖書銷售碼洋3.23億元。全區印刷企業38家,其中規模以上重點印刷企業1家。2014年全區印刷業總產值3.6億元。目前,全面建成5609個農家書屋、1700多個寺廟書屋,實現所有行政村有農家書屋、寺寺有寺廟書屋,有效解決了農牧民群眾和寺廟僧尼讀書難、用書難問題。

  廣播影視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已累計新建、改擴建100瓦以上調頻轉播臺78座,50瓦以上電視轉播發射臺78座,中波廣播發射臺27座,衛星地球站1座,村村通廣播電視站9371座,全區所有的1787座寺廟實現了廣播影視全覆蓋。目前,有省級廣播電臺1座5個頻率,聽眾遍及世界50個國家和地區;有省級電視臺1座4個頻道,其中,藏語衛視已在尼泊爾、印度、不丹等周邊國家部分落地,全臺節目實現數字化,覆蓋全國人口7億多人;有地市級廣播電臺6座,電視臺1座。目前,全區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由1965年的12%和0%提高到現在的94.78%和95.91%,90%以上農牧戶實現了“戶戶通”。通過直播衛星接收設備,農牧民每家每戶能夠收聽收看到40至70多套數字廣播電視節目。目前,全區共有566個電影機構,其中478個農村電影放映隊全部實現數字化放映。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全文 西藏白皮書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免费大片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 |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 | 日韩激情视频激情国产 | 亚洲日本乱码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