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中央高層批各地自貿區一哄而起 申報流程暫停
不可“穿新鞋走老路”
為了能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各地可謂下足了功夫。一方面,頻頻到北京“跑部”,“拜訪溝通”,以求得各部委表態和答復;另一方面,在各個場合強調自身的“特色”和“優勢”。
例如,作為毗鄰日韓的地區,青島強調的是中日韓合作;而漁業資源豐富的浙江舟山則強調海洋經濟;與臺灣一水之隔的廈門主打的是“對臺自由貿易園區”;靠近東盟的廣西試圖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連接中亞的新疆則正在討論設立“中國-中亞自貿區”;重慶則希望自己成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高地,因此申請成為“內陸自貿區”……
張燕生評價道,結合本地優勢和特色謀劃自貿區發展思路無可厚非,“但從一些地方提交的申請報告來看,基本上還是過去多年模式的重復,仍舊停留在開發區、產業園區建設的層面上,沒有多少新意。”
這并非個別觀點,采訪中,針對前一階段的自貿區申報熱,專家們的最大指摘,便是一些地方仍在“穿新鞋走老路”。“至今還沒有搞清楚自貿區究竟是什么。”王新奎感慨到,當前一些地區的思路很“幼稚”,就是“先拿到審批方案,再搞到一大片地,接下來大興土木、招商引資,弄出一個新區來”。
在很大程度上,這或許是習慣使然。長期以來,許多地方一直十分迷戀所謂的“特區經濟”,習慣于以優惠政策、特殊待遇為導向進行園區建設,偏好于依靠搶投資、拉項目、圈資源來推動經濟增長。在自貿區正式登臺之后,又有不少人將之當成了新的“開發區”。以為有了它,就可以獲得國家優惠政策,投資自然源源涌入,地方經濟就會迅速騰飛。
特別是面對當前經濟調整大背景下的現實壓力,給了地方更多“要政策、搶優惠”的“動力”。去年至今,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今年一季度,有27個省份GDP增速回落。面臨壓力,如果能憑借自貿區的“東風”,拉動經濟增長,對許多地方而言,無疑是一個充滿誘惑的選擇。
因此,一些省區市負責人甚至直言不諱把申報自貿區當成新一輪“政策洼地”和招商引資的“利器”。“這明顯與中央的初衷相背離。”王新奎表示,中央對自貿區建設的要求很明確,就是以開放促改革,挖掘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活力,在沒有特殊政策和優惠政策的情況下,尋求經濟增長的動力。
“拼政績、要政策”的老想法,顯然與中央設立自貿區意在破舊立新的戰略意圖背道而馳。
當然,作出改變并不容易。即使是上海,在反復修訂自貿區方案的6個月時間里,也經歷了非常艱難的轉變過程。從側重制造業投資準入到解決服務業的投資準入與服務貿易的便利化,從一開始希望有一些優惠政策到最終中央要求營造一個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思路上的轉變堪稱巨大。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中央高層批各地自貿區 申報流程暫停 上海自貿區 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