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沸點
探訪“最悲傷作文”發生地:有的地方依然人畜混居
難以越過的傷痛
毒品,是貧困的大涼山難以越過的傷痛。在重災區昭覺縣,吸毒人員曾一度達到了全縣人口的十分之一。城北鄉古都村一位村民低聲告訴記者,在毒品最為泛濫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吸毒、販毒。
今年1月,記者曾在昭覺縣竹核鄉木渣洛村見到一位74歲的老媽媽,十多年里,她目睹了自己的5個兒女因吸毒相繼死亡。其中兩個兒子因吸毒感染艾滋病,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唯一活著的孩子,至今仍在強制戒毒所。
毒品毀掉了這個原本在鄉親們眼中生活殷實的一家——6畝土地被全部變賣,換了毒品。2013年,剛剛從強制戒毒所出來不久的兒子將家里唯一的一只豬仔賣了300元,換了海洛因,兩天便吸完了。
老媽媽絕望中上吊自殺,被村干部救下,撿回了一條命。鄉親們說,被救下時,她反復叨念著一句話——孩子都死了,為什么我死不了?
時值隆冬,她的土坯房四面漏風,雖然已是午飯時間,黑暗的小屋的灶臺上,只有幾個冰冷的土豆。
當記者將身上所有的錢拿出來悄悄放在她的灶臺上離開時,老媽媽邁著急匆匆的步子追了出來。她晦暗的眼眶里噙滿了眼淚,執意要把錢還給記者。我們僵持了很久,最終她顫抖著接受了。她把記者送到了村口,不停地揮手。在她蒼老、瘦削的身體里,那顆被生活的苦難充盈的心中還帶著自尊與和善,一想到這點,讓人直到今日依然動容。
自主移民的期盼
盡管大涼山是中國最貧困的角落之一,然而在這個貧困角落里也有“綠洲”——以州府西昌為中心的安寧河谷地帶,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這里氣候宜人,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數十年間,來自州內高山苦寒地區的數萬彝民,背起行囊,遠離家鄉,來到河谷四周開荒建房,安身立命。這群自主移民們,用自己的手和腳,走出了大山,也走出了貧困。
在西昌市川興鎮焦家村,66歲的吉木五支莫是最早搬來當地的自主移民之一。吉木告訴記者,她老家在國家級貧困縣昭覺縣普詩鄉杉木樹村,那里氣候寒冷,糧食產量低,連飽飯都吃不上。吉木說,她后來聽說焦家村這個地方環境不錯,在27年前便和丈夫一道,帶著4個年幼的孩子遷來。
“當時這座山上啥都沒有,我和愛人就一起開荒,親手搭建起了現在住的這所房子。”吉木說,現在4個孩子都在西昌城附近打工,家里耕種了2畝土地,還養殖了15頭黃牛,剩余的玉米就拿到山下換大米吃。
可就在這時,不知怎么的,老吉木說著說著突然哭了起來,“嗚嗚”的聲音越來越大。原來,盡管遷來已近30年,生活條件得到了巨大改善,吉木一家卻和大多數自主移民一樣:沒有當地戶口。孫子們好不容易在山下入了學,可每學期每人要多交400元“跨地費”。更重要的是,沒有身份的他們,盡管已住在村里最高最偏僻的角落,卻始終生存在和當地村民及有關部門的“斗爭”中。吉木說,從來沒有聽過“醫保”,生了病都是下山在小診所拿點藥吃。“有一天我要是走不動了,又該去哪里看病呢?”再望向老人的臉,淚水早已劃遍了那張布滿皺紋的滄桑臉頰。
此時,從山下拉來的電突然斷了,吉木趕緊跑去查看。記者透過樹叢望見了山下不遠處的邛海,這是西昌市新打造的5A級景區,美麗壯觀極了。
其實幸福離他們如此之近,可仿佛又如此之遠。但吉木五支莫們,卻從未停下追逐幸福生活的腳步,依然頑強地生存著、奮力拼搏著。
教育,是治窮的根本出路
人們說,在涼山州,老涼山地區的貧窮如同“非洲”,而以州府西昌為中心的安寧河谷富庶如同“歐洲”。除了顯而易見的自然條件的差異,究竟還有什么造成了嚴重的兩極分化?
行走在涼山州最為貧困的老涼山地區,常常聽到當地干部講起這樣的故事:政府給每家發山羊,希望發展高山畜牧養殖,結果村民們每月吃掉一只,沒有多久就吃光了……
有人將貧窮歸因于懶惰、愚昧,但在記者多日的采訪中,卻深深地感受到,這一切只是表面現象。
記者在普格縣采訪時,一位年輕的彝族緝毒民警吉克日聰感嘆道:“過去普格因毒致貧的情況普遍,很多人沾染毒品的原因是由于愚昧。一個人的人生軌跡與他所受的教育息息相關。只有接受了教育,才能明辨是非,也才能從根上改變貧窮。”
如今,教育成為涼山州委、州政府發展的重中之重。
2014年該州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新改擴建幼兒園等各類項目建設514個,建設面積超過40萬平米。全州中小學D級危房校舍全部拆除,72萬名學生享受“營養餐”、24.2萬名學生享受寄宿制生活補助、10.44萬名學生享受高海拔地區取暖補助、10.46萬名學前教育兒童享受保教費減免、2.42萬名學生享受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助學金,全州義務教育在校學生達到72.16萬人……
人是脆弱、渺小的,容易被環境裹挾,人的精神風貌不易在一朝一夕間改觀,無論一個地區還是一個民族,都需要以開放的胸懷順應時代潮流,才能獲得進步與發展。
在地處安寧河谷的德昌縣,距離縣城12公里的小高鎮的杉木村是當地為數不多的彝族聚居村落。
盛夏時節,杉木村彝族老支書胡子坡家退耕還林種下的12畝核桃已經掛果,一家人樂呵呵商量著家庭農場的發展。作為杉木村德高望重的家族族長,胡子坡帶領鄉親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村規民約,對沾染毒品的村民毫不留情,絕不容忍,一經村民舉報,一律交給公安機關處理。因此,在杉木絕少聽到吸販毒的事情發生。
近年來,德昌當地通過大力發展林果、蠶桑、烤煙產業,使當地農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014年,德昌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1253元,超過四川省的平均水平。
記者在小高鎮蹲點調研時,感受最深的是當地干部扎實的作風。每天天剛蒙蒙亮,除書記、鎮長外,所有包村干部全部下村,在偏遠的村落,只能騎摩托車甚至步行。深一腳淺一腳,收獲的是老百姓的信任和日益發展的經濟。
近日,記者正好趕上縣上收蠶繭的日子。清晨7點,干部們就趕到收購點協助蠶農售賣。為了幾毛錢的差價,老百姓求助鎮干部。作為“父母官”,自然義不容辭地上前相助。“能讓老百姓多掙百十來塊錢,工作就不算白做。”小高鎮副鎮長楊昌榮說。
“德昌的發展與當地基層干部的作風緊密相關,”德昌縣委組織部部長張應聰說,“只有基層干部告別等、靠、要的思想,他們的干勁才能帶動大批勤勞致富的老百姓。”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最悲傷作文”發生地 人畜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