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沸點
媒體解讀:誰是人民日報上的權威人士?
三問: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有其必然性,我們要高度重視應對,但也不必驚慌失措。宏觀政策要保持定力,穩字當頭,并注重“三個結合”,即近期和長期相結合、發展和改革相結合、國內和國際相結合。
問:目前的經濟下行壓力備受關注,不少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有的問題還在發酵。您認為該如何應對?
權威人士: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要看到其必然性。這里面有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舊增長動力尚未完成轉換的因素,也有外部需求收縮、內部“三期疊加”多種矛盾聚合的因素;有經濟環境變化等客觀因素,也有一些主觀因素。從現狀看,總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并存還會延續一段時間,對此要有充分的準備,拿出給力的措施。
我們要高度重視應對下行壓力,但也不必驚慌失措。宏觀政策要保持定力,穩字當頭,并注重“三個結合”:
一是近期和長期相結合。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老路子行不通了,繼續加大對產能過剩行業投資、增加未來調整壓力的增長也要不得,近期采取的穩增長政策要有利于長期發展政策目標,有利于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避免引發更多矛盾,調結構、促升級的政策也要有利于短期增長,二者應當結合起來。不能為了眼前刺激增長就不顧結構、質量和效益了,對調結構有好處的促發展措施也要該出手時就出手。
二是發展和改革相結合。發展政策要符合改革目標要求,也要通過改革舉措來落實,改革舉措要以發展為導向,多出臺一些有利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改革舉措。有一些改革措施可以提早出臺,有一些改革措施從長遠講是好的,但當前可能會加重企業負擔或者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需要慎重權衡。
三是國內和國際相結合。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越來越相互依存,宏觀政策既要考慮國內因素,也要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投資本身要有可持續性,解決好投什么、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消費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有針對性地挖掘潛力,使消費者敢花錢、愿花錢。
問:在外需低迷的情況下,投資和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兩駕重量級“馬車”,能否在這方面釋放更多動力?
權威人士:投資對經濟增長具有關鍵作用,這就要求投資本身有可持續性,解決好投什么、錢從哪里來的問題。首先是方向,必須選對項目,力求有市場,有長期回報,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投入到符合發展方向的地方。其次是資金來源,我國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能不能把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是支撐穩增長的關鍵。目前居民儲蓄率很高,海量資金無處可去,人們難以獲得可持續的財產性收入;可另一方面,實體經濟和重大建設項目缺乏資金保障。所以,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必須整體推進,特別是要打通投融資渠道,挖掘民間資金潛力,讓更多儲蓄轉化為投資。
消費對經濟增長具有基礎性作用。適當調工資、增收入、完善社保制度都是必須的,同時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有針對性地挖掘消費潛力。在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大量人口由農村流向城鎮,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將會進一步擴大消費。數千萬貧困人口消費傾向最高,加強精準扶貧,增加他們的收入,可以轉化為新的消費熱點。對于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群,應提高消費品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使消費者敢花錢、愿花錢。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是可觀的,一個黃金周就能在境外刷新人家的銷售紀錄,關鍵是我們要有令人心動的有效供給,有讓人心安的產品質量。現在,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對質量好、服務好的消費品和服務性產品需求很旺,如果能有效激活,會形成巨大的增長動力,留住寶貴的消費資源。
總需求收縮的局面短期內很難改變。走出困境,化危為機,歸根到底靠創新,靠轉方式調結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勁頭。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問:除了適度擴大需求,緩解下行壓力的根本之策是什么?
權威人士:無論從國內還是從全球看,總需求收縮的局面短期內很難改變。靠熬是熬不過去的,靠刺激也不可能完全克服。走出困境,化危為機,歸根到底要靠創新,靠轉方式調結構。中央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了多項部署,關鍵是抓好落實,抓緊推進。這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勁頭,有的可能需要兩三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在一定時期內不要說全面收獲,可能早期收獲都見不到。但是,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技術”。創新是點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現在勢頭很好,我們要濃墨重彩做好這篇大文章,激發全社會擁抱“創時代”。
四問:經濟運行風險防控
從一定意義上說,防風險就是穩增長。當前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對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仍要引起高度警惕。實現今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須把握好穩增長和控風險的平衡,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問: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呈現高杠桿狀態。怎么看待這些風險?在防控風險中需要注意什么?
權威人士:風險防控對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從一定意義上說,防風險就是穩增長。不出風險,經濟就能保持穩定增長。
當前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對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仍要引起高度警惕,借債還錢,天經地義。我國廣義信貸和GDP之比是176%,比2008年上升了63個百分點。從結構看,這幾年債務增長最快的是非金融類企業,其債務余額已占到GDP的125%,在世界上處于高水平。高杠桿企業主要來自產能過剩行業、房地產行業、部分國有企業,要高度關注這些行業和地方政府債務增長的情況。在經濟運行走勢分化的大背景下,如果一些地區出現連續性下滑,也可能對就業帶來較大影響。
實現今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要把握好穩增長和控風險的平衡,特別注意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中央已經對化解產能過剩做出全面部署,要繼續穩步有序推進這項工作,有些不得不破產的企業應依法、規范、有序處置。化解產能過剩不能冒進求成,但也不能裹足不前,應當區別對待,積極穩妥。樓市正面臨痛苦的去庫存化階段,有效消化房地產市場庫存是一個現實問題,既關系到啟動需求,又關系到化解風險。要抓住市場調整的有利時機,順應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大勢,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從微觀看,局部的風險該釋放的也要及時釋放,打破剛性兌付,反而有利于降低長期和全局風險。
編輯:曾珂
關鍵詞:人民日報的權威人士 誰是人民日報上的權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