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開好“兩會”需要每個人的更好參與
2015年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將于本周二(3月3日)在北京召開,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于本周四(3月5日)在京召開。每年全國兩會召開之前,各大網站都會征集熱門話題。毫無懸念的是,每次上榜并居前的都有民生主題,從一些媒體調查來看,就今年兩會話題做了個小型調查,企業效益更好、天更藍水更綠、讓養老金更公平合理、薪資調整早“落子”、多一些惠民醫改等,從生產到生活,百姓的期盼質樸而實際。(3月2日《經濟日報》)
民之所望,才能成為執政所思。一年一度的“兩會”是共商國是的盛會。彼時,來自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委員,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坐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共謀改革發展大計,確定一個周期的發展方略,既有宏觀指向又有微觀呈現,作為集聚民智,彰顯民主的重要形式,“兩會”召開的質量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5年的“兩會”處于一個極為關鍵的節點——2015年被定位為“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等3個“之年”。在新的發展機遇期,舉行和召開一個高質量的“兩會”,成為了當前最重要也最緊迫的任務。為此,必須最大程度的吸納社會各方的參與,一方面既需要為民意的暢通開辟平臺,比如繼續實施各種問卷調查,開展民意直通,讓“有問題問總理”等信息通道繼續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提高全社會參政議政的能力,讓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為廣集民智、廣開言路、群策群力開好會議,創造良好的條件。
因而這就要求相關方面要高度重視“兩會”,精心組織和實施;代表委員要認真履職盡責,多搞會前調查,并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建議提案;新聞媒體要全面報道和呈現“兩會”狀況,多關心一些熱點和難點問題,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信息發布的渠道,做好內外之間,上下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更重要的是,社會公眾要主動關心、關注“兩會”情況,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和平臺,發出自己的見解和聲音,用全民關注和參與的熱情,形成強大的社會力量,并為“兩會”的召開凝聚更大的社會根基。
一直以來,雖然“兩會”還有很多不入意之處,比如代表委員的履職能力不強,一些人淪為“三手代表”。但必須承認的是,近年來“兩會”的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公眾參與的熱情也日益高漲。早在幾年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某調查網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9470位市民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95.2%的普通市民不同程度地關注著今年的全國“兩會”。這其間,一些民生問題,比如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保障等問題,就是通過民意的集中反映,而在“兩會”上得到呈現與討論,并最終成為新一年政府報告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亞里士多德說過,人是政治的動物。然而由于受歷史的因素和傳統的習俗影響,“莫談國是”一度成為公眾選擇和社會表情,社會個體參與和討論國家大是的熱情不高,主動作為不夠。然而在新的社會秩序和民主制度下,社會參與的激情得到了極大的釋放,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高。這一點,調查的結果足以證明。對此,就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多的參與各種網上調查和討論,讓更多的眼睛盯著“兩會”的一舉一動,并以此形成強大的監督力量,讓所有組織者、實施者和參與者,都能感受到身上沉甸甸的壓力,從而主動關切和回應公眾訴求,傾聽社會呼聲,吸收各方建議。
“兩會”的召開,離不開你我的共同參與。“兩會”與我們每個人,與全社會都息息相關。故而沒有人以夠置身事外,更不能置若罔聞,唯有以各種方式切入和介入兩會,努力把兩會開成一場全民盛會,才能讓“兩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也才能由此體現民主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編輯:水靈
關鍵詞:兩會 參與 政協 人大 亞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