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羽絨服缺斤短兩 誰來為百姓的溫暖買單
原標題:楊雨奇:羽絨服缺斤短兩 誰來為百姓的溫暖買單
近日,中消協就羽絨服的“含絨量、蓬松度、撕破強力以及防鉆絨”等性能進行了對比測試,并公布了33款輕薄羽絨服試驗結果。其中,彪馬、美特斯邦威、奧索卡等知名品牌的羽絨服因存在充絨量缺斤短兩的問題登上“黑名單”。(2月14日 《北京晚報》)
“品牌效應”或多或少會在大眾的消費行為中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消費者青睞“師出有名”的產品,是因為在心理上篤信名牌商品的背后是以貨真價實作支撐。然而近年來名牌產品質量頻出,樣品抽查與標簽上準值不符的新聞似乎已屢見不鮮。
對于商家而言,讓產品以次充好,在產品看不到的地方做點手腳的確是降低成本的“好方法”。就像一件普通的羽絨服,只要保證價簽上的標準值能光彩照人,再披上名牌產品的外套,自然鮮有人會再考究衣服里的充絨量是否與標準值相符。這樣的質量漏洞雖一時間難被拆穿,但正如南郭先生的收場一樣,濫竽充數的悲劇終將水落石出。接著,便是名牌產品的口碑危機,便是消費者對其產品的信心喪失,便是眾人對整個中國制造業的嗤之以鼻。
這樣的結局當然是我們所不愿見的。從某種程度來講,中國消費大環境的改觀與行業內生產商的業界良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要想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絕非憑借降低質量的價格戰可以獲勝。而真正的效用在于發現更質優價廉的替代品。如羽絨服想要降低成本,可將內層昂貴的鵝絨替換為高質的鴨絨,而非偷工減料直接減少其含量。當然,品牌口碑的塑造更是不可小覷,與其將大量資金投入廣告運作,不如轉而投入技術研發,提升產品質量,以設計創意勝人,靠貨真價實吃飯才是企業最好的廣告。
除依靠企業自律外,政府的政策更能在冬日為老百姓披上一件“溫暖的外衣”。產品抽查制度的完善是實現質量跟蹤調查的監督利器,政府或可加大對各類商品的抽查力度,自行到市場中取樣而非要求商家定期送檢。此外,事后追責制度也需進一步完善,對于存在質量問題的企業除媒體曝光外,還需將其繩之以法,進行事后懲處。當然,與其解決問題,不如防患于未然。適度提高產品的準入門檻,在產品走進市場之前就嚴格把關才是杜絕黑心產品流入市場的不二準則。
編輯:水靈
關鍵詞:羽絨服 缺斤短兩 百姓 買單 不二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