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人民政協報社評:中國與世界相處的立身之本
經歷了60年風風雨雨和時代變遷,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促進新形勢下的世界和平、維護共同發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0年前,中印緬三國共同倡導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由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還體現了國際社會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同時它還符合世界多數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國際關系的本質要求,因而在其后的幾十年中,這五項原則日益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成為指導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
然而,隨著冷戰結束,新世紀的國際關系從兩級邁入多極和全球化。當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兩大主題之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始受到西方一些輿論的質疑。而同時受到質疑的,還有作為這五項原則的倡導者之一的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平崛起之后,處理未來的國際交往、國際爭端中還能否繼續堅守這五個原則?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同時,國際關系中的不公正不平等現象仍很突出,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各種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此起彼伏,不少國家的民眾特別是兒童依然生活在戰火硝煙之中,不少發展中國家人民依然承受著饑寒的煎熬。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6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中印緬三國領導人重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看來不僅必要,而且也凸顯其緊迫性。
針對國際上有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否已經過時的質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大會做主旨講話時,提出了三個“歷久”。他認為,新形勢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神不是過時了,而是歷久彌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不是淡化了,而是歷久彌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歷久彌堅。多位國際觀察家認為,習主席的三個“歷久”充分說明,經歷了60年風風雨雨和時代變遷,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促進新形勢下的世界和平、維護共同發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主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強調,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和為貴”、“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兼愛非攻”等理念,而且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這一點無數事實也給予了證明。
60年來,中國展示給世人的是,始終堅持把發展中國家作為對外政策的基礎,堅持正確義利觀,永遠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在國際安全上,中國強調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中國重視各大國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同各大國發展全方位合作關系,積極同美國發展新型大國關系,同俄羅斯發展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同歐洲發展和平、增長、改革、文明伙伴關系,大家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作為這五項原則的倡導者、踐行者,同時更是受益者,正是堅持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才會從最初只和世界寥寥的幾個國家建交,發展成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同樣,還是在這五項原則基礎上,中國通過友好協商與14個鄰國中的12個徹底解決了陸地邊界問題。
中國用實際行動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從親、誠、惠、容的周邊合作,到與發展中國家交往秉持的正確義利觀。作為當代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即使再強大也永遠不稱霸”。而且,中國還承諾,繼續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本國未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安身立命之本。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中國 世界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