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最困難的地方最能鍛煉人
“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
1962年冬,焦裕祿同志來到了蘭考,展現在他面前的蘭考大地,是一幅嚴重的災荒景象。橫貫全境的兩條黃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黃沙;片片內澇的洼窩里,結著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鹽堿地上,枯草在寒風中抖動。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二十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三十萬畝莊稼,鹽堿地上有十萬畝禾苗被堿死,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的最低水平。
面對嚴酷的現實,焦裕祿卻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請組織上放心,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里。”
焦裕祿是這么說、也是這么想、更是這么做的。他從上任的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他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跑遍了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在封沙、治水、改地的工作中,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傾盆的時候,他帶頭趟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干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鉆進農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今天,我們還是否愿意到艱苦的地方去鍛煉?今天,我們還是否主動把吃苦當作歷練?今天,當我們對照焦裕祿的言行,心中又有多少慚愧以致汗顏。
的確,今天的環境和條件是變了,今天干部的成長經歷與焦裕祿時代的人更是大相徑庭,但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帶領人民建設繁榮昌盛、民主富強國家的目標沒有變。因此,這個時代需要有更多像焦裕祿那樣的以身作則、真抓實干的好干部。
這樣的干部不是在“溫室”里培養出來的,也不是在羽翼呵護下成長起來的,而是在風雨中吹打出來的,是在艱難困苦中磨煉出來的。
要把干部特別是有培養前途的干部放在艱苦的環境中去鍛煉??纯此麄冇袥]有改變落后面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本領,有沒有化解矛盾、處理復雜問題的智慧,有沒有不怕失敗、愈挫愈勇的膽識,有沒有不怕誤解、敢于擔當的胸懷。
態度決定一切。黨員干部面對艱苦環境下的工作崗位,是拈輕怕重、挑挑揀揀,能躲就躲?實在躲不過去就講條件?還是像焦裕祿那樣,把熱情和赤誠捧在手上,“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此時展示出的才是黨性和覺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公仆焦裕祿用他的一生詮釋了共產黨員鋼鐵般意志是通過戰勝艱難困苦、經受嚴酷環境磨煉鑄就的。這樣的干部老百姓信得過。
編輯:付鵬
關鍵詞:地方 困難 鍛煉 焦裕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