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團結就是力量》:凝聚奮進力量 奏響抗戰最強音
原標題:《團結就是力量》:凝聚奮進力量 奏響抗戰最強音
新華社石家莊8月4日電(記者 高博)“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誕生于上世紀40年代的《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至今還廣為傳唱,它曾將無數熱血赤子的心緊緊相連,極大地鼓舞了軍民士氣,敲響了日本侵略者走向滅亡的喪鐘。
《團結就是力量》于1943年誕生在晉察冀邊區平山縣黃泥區的一個小山村,由牧虹作詞、盧肅作曲。歌詞朗朗上口,節奏鏗鏘有力,體現了抗日戰爭最艱難時期,八路軍和老百姓團結一致,奮勇抵抗日寇侵略的決心。
1943年日本侵略者對晉察冀邊區實行“搶光、殺光、燒光”的瘋狂政策,那時敵后抗日根據地正處于“黎明前的黑暗”,戰斗最緊張、最殘酷,百姓生活最凄慘。
“自1940年以后,日本在華北地區掃蕩頻繁,在我們平山就制造了東黃泥、崗南等數起死亡超過百人的慘案,我的大伯就在東黃泥慘案中被日軍屠殺。”平山縣下槐鎮東黃泥村70歲老人齊志忠說。
根據形勢的需要,1942年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倡文藝工作者要更進一步地深入生活,反映生活。牧虹和盧肅所在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也組織小分隊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廣大農村參加斗爭。抵達平山后,服務隊深深扎根于廣大群眾之中,迅速投入到當地減租減息斗爭和保衛麥收的工作中。
“當時服務隊到達平山后,朝夕和百姓生活在一起,不僅組織群眾生產自救,領導農民開展減租減息運動,還走入鄉村做演出宣傳。廣大農民為爭取合法權利,奮起斗爭的行為和勇氣深深觸動了這些文藝工作者。為了反映當時情形,牧虹和盧肅就執筆創作了這部小型歌劇《團結就是力量》。”平山縣黨史辦副主任郄新龍介紹。
歌劇劇情確定后,大家覺得結束有些突然,缺乏終止感。綜合大家建議,決定由牧虹同志寫詞,盧肅同志譜曲,為該劇增加一個幕終曲,《團結就是力量》這首經典歌曲便由此誕生了。
根據記載,這首歌產生的另一層背景是,隨著抗戰進入最艱苦的相持階段,社會上產生了一股消極抗戰的逆流。牧虹和盧肅意識到全社會各種力量共同抗日的必要性,只有團結起來形成鋼鐵般的力量才能無堅不摧。
這首歌曲一經演唱,就產生了強大的號召力,很快傳遍抗日前線,傳到全國其他地區,一時間成了民眾的戰斗口號和行動準則,一些有志青年受到感染加入抗戰隊伍,投身到反抗日軍侵略的斗爭中……
如今,這首歌曲,從農村到城市,從學校到部隊,無論是歌詠比賽,還是軍營訓練場,只要有需要加油鼓勁的場合,都幾乎是必選曲目。穿越空間、跨過時代,70余載后《團結就是力量》仍傳唱不衰。(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團結就是力量 奏響抗戰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