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中國經濟:“穩”在何處,“好”在何方
穩中向好態勢能否保持?穩增長靠什么?
問:下半年,國民經濟能否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穩增長靠什么?
答:綜合分析我國經濟面臨的環境和條件,我們認為,下半年國民經濟總體上仍將延續上半年穩中向好的態勢,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信心來自于五個“支撐”:
一是基本面支撐。大國經濟市場廣闊,回旋余地巨大,韌性強。尤其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仍未完成,與發達經濟體甚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從工業化來看,盡管我國工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已居世界前列,但在技術更新、產業升級、提高附加值等方面仍有很大潛力,尤其是在一些高精尖領域如數控機床、精密儀器、發動機設計制造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從城鎮化來看,2014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為54.77%,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并且,我國城鎮化質量不高,其中1.7億農民工多數沒有城鎮戶口,尚未市民化,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我國城鎮化提升都有較大空間。這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來源。根據我局測算,過去10年間,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平均拉動投資增長3.7個百分點,拉動消費增長1.8個百分點。
二是政策效應支撐。下半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將會進一步顯現。從財政政策看,上半年,國家出臺了包括下達地方政府新增債券和置換債券發行額度、實施7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等在內的一系列財政政策措施。其中,僅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機場建設等大型基建項目投資額度就超過8000億元。截至5月底,7類重大工程包已開工221個項目、33個專項,累計完成投資3.1萬億元。下半年,隨著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地方融資平臺融資功能有所恢復等,已開工項目建設進度有望加快,加上新項目的開工,預計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回升,帶動全部投資增速的企穩回升。從貨幣政策看,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2次普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3次實施定向降準,3次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并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在保持流動性充裕的同時,為棚戶區改造等提供長期穩定、成本較低的資金來源。由于貨幣政策調整到傳導至實體經濟往往存在時滯,預計下半年這些政策效應將會更加突出。此外,從歷史經驗看,通常商品房銷售回暖后經過半年左右的時間,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相應回升。這意味著下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很可能繼續回升。
三是體制機制支撐。首先,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提速,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毫無疑問將提高發展效率,增強創新動力。市場對創新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也加快顯現。其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格局的加快形成,無疑將激發澎湃的發展動力。21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后置審批,“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加快實施;各類創業集聚區、創客中心、服務平臺蓬勃發展。這為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提供了體制機制支撐和保障。
四是區域協同支撐。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拓展經濟發展空間,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三大區域戰略,必將帶動相關產業、相關地區的發展。例如,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已快于總體出口增速。另外,中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仍較明顯。中西部地區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仍較為短缺,特別是鐵路、公路、水利、電力、生態、民生等建設投資需求巨大。國家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民生建設投資力度,今年鐵路建設總規模繼續維持在8000億元左右,其中主要向中西部傾斜,這將有利于推動中西部地區后發優勢的釋放。
五是發展信心支撐。黨中央、國務院有應對各種復雜環境、各種矛盾問題的經歷,有教訓、有經驗、更有能力。這就是我們信心的根本所在。
再從市場角度講,當前的市場預期比較穩定,發展信心有所增強。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與上月持平,連續4個月高于臨界點,呈現小幅擴張的態勢。其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于臨界點,反映出生產和市場需求均有所回升。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保持在53%-54%的區間運行,持續處于景氣區間,其中6月份為53.8%,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上半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1.6%,增速比1-5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二季度,工業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14.5%,仍位于景氣區間。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中國經濟 國家統計局局長 王保安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