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當中國遇上互聯網“+”
——寫在中國開啟“互聯網+”時代大門之際
“推動互聯網和各行業的融合走出初級階段”
生產線上,工人每次都要拿起電子卡對準電子屏掃一下,然后對大小、顏色不同的布料剪裁、縫合……
青島紅領集團車間內,在數據驅動下,298道工序后,一件專屬于名叫“薩伊·維因德爾”的外國男士的西裝完美出爐。
車間盡頭,一排排數十米長的衣架上掛著成百上千件西裝,無一重樣。“從顧客點鼠標下訂單到成衣,只需7天。”紅領董事長張代理說。
然而,為了這7天——從傳統的制衣流程,到如今利用互聯網實現消費者向企業直接定制個性化服裝,每天西裝產量達到1500套件——紅領的“互聯網+”歷程足足走了12年,不被人理解的張代理甚至曾被嘲諷為“神經病”。
“互聯網+”未知遠大于已知,未來空間無限,每一點探索都十分寶貴。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像紅領這樣成功實現“互聯網化”的企業尚屬鳳毛麟角,這種創造了“C2M(顧客到工廠)”全新商業理念的互聯網工業新模式值得推廣。
《指導意見》發布,決不意味著一帆風順,更非萬事大吉。
傳統企業運用互聯網的意識和能力不足,互聯網企業對傳統產業理解不夠深入,新業態發展面臨體制機制障礙,跨界融合型人才嚴重匱乏——《指導意見》指出了“互聯網+”行動前進路上存在的4大問題,切中要害,亟待解決。
“互聯網和各行業的融合程度仍處于初級階段,還需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探索和推進。”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副院長李未檸說。
為更好解決“互聯網+”行動面臨的瓶頸制約,張瑞敏、張近東、辛勇飛、王敬元等部分被采訪對象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堅持規劃引領。互聯網與各行各業融合、創新是大勢所趨,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以及一些市場主體對“互聯網+”反應過熱,爭相上馬“互聯網+”項目,有可能導致局部的同質化競爭、互聯網泡沫。建議相關方面結合自身特色,搞好規劃,科學布局,集中力量,穩扎穩打,以形成區域發展優勢。
——優化發展環境。“互聯網+”是一個新生事物,政府部門應尊重市場的主體地位,允許市場主體試錯犯錯,盡量為激發市場發展活力創造寬松、包容的環境,而不要事無巨細、過度干預建議政府在加大對跨境電商扶持力度的同時,放寬移動支付牌照的申請限制,讓更多企業得到平等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機會。
——加強人才建設。作為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實踐的延伸,“互聯網+”行動要真正發揮效能,人才是關鍵。各行各業急需培養既懂本行業業務又懂互聯網技術的跨界融合型人才。
專家學者還建議在突出發展重點、加大專項扶持、創新融資服務、完善基礎設施、引進培育龍頭、推進產業聚集、培育智力資本等方面著力,以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社會創新發展路子。
……
到2018年,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到2025年,“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路線圖已經清晰繪就,“互聯網+”號角正式吹響!中國正張開雙臂,熱情擁抱一個屬于世界更屬于自己的“互聯網+”時代!(執筆記者:李斌、楊步月、李崢巍;參與記者:徐冰、高亢、馬曉澄、葉健、張遙、翟永冠、鄧中豪、黃筱、孟昭麗)
編輯:水靈
關鍵詞:當中國遇上互聯網+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