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李克強會見全球圓桌峰會CEO代表吹了什么風
李克強總理日前會見出席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第三屆圓桌峰會的代表時,針對CEO們關于中國經濟、中國制造2025、對外開放政策和國際產能合作四方面的提問,一一作出回應。
6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第三屆圓桌峰會的代表,并同他們座談交流。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李克強總理日前會見出席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第三屆圓桌峰會的代表時,針對CEO們關于中國經濟、中國制造2025、對外開放政策和國際產能合作四方面的提問,一一作出回應。
總理此番講話,被視為一場對于中國經濟的“答疑解惑”,從中可以窺見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走向。
中國經濟基本面:將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
李克強首先給來自全球的著名CEO們吃下一顆“定心丸”。
“中國經濟將會怎樣發展?”總理提出問題,“我們的目標是,中國經濟要保持長期的中高速增長,并且邁向中高端水平。”
總理說,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0萬億美元,在這個基礎上再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不太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但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仍是中國今后很長時間的主要任務,只有邁向中高端水平,才能持續保持中高速發展。
李克強隨后解釋道,所謂“中高速”,就是要保持7%左右的發展速度。中國今年如果實現7%左右的增速,絕對增長值將達到8000億美元,超過去年7.4%增速的絕對增長值。
“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決心和信心,是因為中國發展有巨大的回旋余地。”他說,“如果你們去過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就會發現那里和東部著巨大差距,而差距本身就是潛力。”
李克強坦率承認,盡管政府有推動中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決心和信心,但這一目標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而要經過不懈努力才能實現。
他說,目前中國制造的產品大多數還處于中低端,只有向中高端邁進,才能維系中高速增長。這就需要我們調整結構,比如擴大消費、發展服務業,以及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的核心,應該是主打“中國裝備”
“你們剛才講的‘中國制造2025’,用的是‘Made in China 2025’,其實‘Manufacture’(制造業)更加合適。”針對企業家們關心的“中國制造2025”,李克強說,“我斷定,各位身上應該都有‘中國制造’的產品,但大多都是日用消費品。”
參會的企業家們發出會心的笑聲。李克強隨即提出,現在,傳統的“made in china”中國還要繼續做,但中國制造的核心,應該是主打“中國裝備”。這就要運用信息技術,智能轉型。
總理說,中國制造“智能轉型”的過程中,必須推進改革,特別是結構性改革,而其中一項重要改革,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必須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除障礙。
“中國13億人口、9億勞動力,把他們的智慧發揮出來,將會迸發難以估量的創造力、釋放難以限定的市場潛力。”李克強說,“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對中國經濟實現‘雙中高’既有決心,又有信心。”
對外開放政策:中國企業真正要邁向中高端,還需要把開向世界的門打得更開
李克強說,除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企業真正要邁向中高端,還需要把開向世界的門打得更開,向世界學習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我們30多年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中國制造2025’必須有外國企業、先進企業的參與。”總理說,“你們一直問,如何成為中國本地化的企業?我在這里重申,只要在中國注冊的企業,不管是合資還是獨資,都是中國企業,這個原則我們會繼續堅持。”
總理說,目前,國內的一些觀念、規章還有不完全適應的地方,但政府會逐步推進規則修改。同時,中國也在逐步探索,建立上海等四個自貿區,并且逐步向其他地區輻射、復制,這就是要讓企業享受到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他強調,中國既要調動國內十幾億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又要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根據統計數據,外國投資進入中國的金額還在持續增長,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外國企業進入中國。”
國際產能合作:“三方共贏”的全新藍圖
李克強總理還向跨國公司的CEO們勾畫了一幅全新的藍圖:過去30年,外資企業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贏得了驚人的增長和利潤,而現在,由中國總理推動的全球產能合作浪潮中,他們將擁抱一個面向全球的更加巨大的市場。
“剛才有幾位企業家提出來,希望和中國一起開發第三方市場,我覺得這是一個大題目。”總理說。
李克強說,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乏力,不確定因素不斷顯現,在這一背景下,世界應該共同攜手應對挑戰,而企業界在這一過程中更有力量。
“大家回想一下,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的教訓,雖然表面上是監管缺失,實際上還是缺乏對實體經濟應有的扶持。”李克強說。“目前,發展中國家在推進工業化進程,發達國家也在推動‘再工業化’。而中國處于工業化中期,有豐富而有優勢的產能,發達國家有先進的技術,只有雙方攜手,共同對接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就能取得三方共贏。這也是頂住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的一劑良方。”
在此前的歷次出訪中,李克強總理“超級推銷”中國裝備令人印象深刻,而現在,他又向更多跨國企業發出了“第三方合作”的邀請。
“我們正在推動中國裝備走出去,中國裝備雖然性價比高,但核心技術還需要發達國家企業,包括在坐的很多制造業企業家。我們一起合作,這樣既有性價比優勢,又有核心技術保障,能夠開拓廣大的第三方市場。”總理說。
他精煉總結稱,在"國際產能合作”的框架下,發展中國家有需求,中國有優勢產能,發達國家有先進技術,這是“三方共贏”。而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國際產能合作將會有力推動世界經濟復蘇。
“當然,這對中國本身也有利。”李克強最后說,“產業輸出的過程有利于智能轉型、綠色發展的升級。同時,在全球市場接受檢驗,也有利于倒逼中國經濟升級,倒逼‘中國制造2025’真正實現。”
新京報特約記者儲思琮
編輯:羅韋
關鍵詞:中國 李克強 總理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