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凝聚起戰勝災害的“中國力量”
——西藏地震災區基層黨員干部群英譜
新華社拉薩5月21日電題:凝聚起戰勝災害的“中國力量”——西藏地震災區基層黨員干部群英譜
新華社記者多吉占堆、羅布次仁、薛文獻、黃興
5月15日,一名武警戰士把一名孩子從車上抱下,送往安置點。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在山崩地裂的瞬間,在殘垣斷壁的廢墟中,他們第一時間解救生命,撫慰受災群眾;
在不斷發生的強余震、泥石流和山體塌方前,他們奮力疏通救災通道,轉移安置群眾;
在高寒缺氧的極地救援中,他們承擔起最艱苦的工作,全力以赴確保抗震救災的順利推進……
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發生8.1級強震,受此嚴重波及的西藏,遭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地質災害。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一個個身處險境的基層黨員干部挺身而出,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關心支持下,以勇于擔當的氣魄,以甘于奉獻的精神,以對人民莊嚴的承諾,凝聚起戰勝災害的“中國力量”。
5月6日,吉隆縣副縣長普布多吉在安置點為身體不適的老人喂藥。新華社記者 張京品 攝
敢于擔當,黨員干部成為災區群眾的主心骨
25日14時13分,正在日喀則市出差的吉隆縣縣長胡紅接到地震報警電話。
“通知各鄉鎮、村居,迅速展開救援、轉移群眾、核查災情。”
來不及收拾隨身行李,胡紅以最快的速度趕回縣城。
一路上,顧不得頭頂碎石滾落,車子在坎坷的道路上飛馳。520公里的山路,平時8小時車程,他用了不到6小時。
災情發生后,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部署:全力以赴搶救被困群眾,確保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做好道路、電力、通訊的搶通保通工作,嚴防余震和次生災害。
奮戰在災區一線的黨員干部堅決聽從黨的指揮和人民的召喚,沖鋒在前。
地震了!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的定日縣絨轄鄉山高谷深,縣長王珅緊急通知邊防、醫療、公安、民政、通信等部門派人,驅車趕往絨轄鄉。行至達倉村,道路被巨石所阻,王珅便帶領眾人徒步,在滾石頻發的山溝里攀爬了十幾公里,當晚趕到絨轄鄉。
安排鏟車,打通從達倉村到絨轄鄉的道路;列出災區急需的帳篷、被褥、食品等清單,派人連夜趕回縣里調運;調運炸藥和爆破人員,清除阻斷道路的巨石;將縣鄉干部分成三個組,分赴三個村組織抗災……安排好工作,踏著夜色,他又來到遇難者和傷員家中探望慰問,帶去黨和政府的關懷。
抗災一線,是檢驗共產黨員勇氣與擔當的戰場。在與尼泊爾僅一河之隔的吉隆縣吉隆鎮,地震5分鐘后,西藏公安邊防總隊吉隆邊檢站政委尕麻旦增就帶著40名官兵挨家挨戶展開搜救,成為吉隆震區首支救援力量。此時的吉隆鎮余震不斷,電線桿、房屋隨時可能倒塌,官兵們手拉手將群眾環圍在鎮中心的帕巴寺廣場上。余震過后,他們又組織群眾有序疏散到安全地帶。
地震中,聶拉木縣樟木鎮受災最重,加之地勢復雜,人口密度最高,發生次生災害的危險最大。為了解救“孤島”樟木的受災群眾,聶拉木縣公安局政委杰布主動請纓,帶領16名干警,徒步向樟木挺進。經過友誼涵洞時,上方的石頭不斷下落,因為專注于路面,用擔架抬著傷員的干警無法抬頭觀察山體上方,此時一塊巨石從距離他們僅幾米遠的地方砸下,慶幸死神與他們擦肩而過。5個小時里,突擊隊跋山涉水,跨越18個大塌方,最終在當晚抵達樟木,成為最早進入樟木的救援力量之一。
4月29日凌晨,當通往外界的道路打通后,縣委書記王平接到了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的電話:“樟木鎮全員轉移!”已經兩天兩夜沒有合眼的王平,即刻組織群眾撤離。10個小時后,6000多受災群眾和干部職工安全撤出樟木鎮,王平的心終于落了地。
危難關頭,黨員干部沖在前,人民群眾才能心安。在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就是這些敢于擔當、認真負責的基層黨員干部第一時間出現在群眾面前,讓大家有了主心骨,樹立起抗震救災的信心和勇氣。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尼泊爾地震 抗震救災 中國力量 英雄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