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一帶一路”:構建以中國為核心的區域經濟增長新體系
構建以中國為核心的地區經濟增長體系
中國經濟在外化中還是會遇到增長難題。“一帶”國家面臨的主要難題是如何解決依托資源帶動經濟增長的國家面臨的“資源詛咒”,下一步如何加強合作,促進這類國家接入全球產業價值鏈體系中。“一路”的難題主要是能否在周邊地區先行建立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產業分工基礎,這不僅有利于對中國和周邊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提供相互支持,同時也利于經濟共同體的建設。
除上述市場層面存在的問題外,政策層面同樣面臨難解之題,目前中國與外部的經貿關系還遠未滿足雙方對推動未來經濟增長、應對全球經濟風險的需求。例如,在硬件層面的互聯互通方面,中國—東盟之間基礎設施還遠遠滿足不了經濟發展和當地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在軟件層面的制度合作方面,中國—東盟合作水平還不及發達國家之間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水平。如中國—東盟之間的關稅或非關稅壁壘等水平仍較高,尚未實現零關稅、零壁壘。在服務領域和投資領域也是如此。
應該說,未來構建以中國為核心的地區經濟增長體系是可行的。其根由在于處于經濟增長與結構變動時期的中國與周邊國家不會輕易放棄經濟增長這一核心目標;對經濟增長的共同愿望是維系中國與外部經濟關系穩定的利益基礎;中國與外部之間的經濟關系越趨于復雜、多層面、多領域,則相互間掣肘的成本變得更高,相互促進的收益也更大。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中國與外部經濟關系的調整方向已經逐漸明晰,即可合作性,尋求能夠促進中國和外部共同增長的經濟利益并加強合作。
尋求外化的途徑同樣重要。其基本思路是中國向外部經濟增長提供相應的支持,以此帶動自身和外部國家的共同發展。一些慣常的手段仍然有效,如繼續擴大中國與外部國家之間產品和服務的相互進口,目的是將過去中國對外部市場的依賴轉化為外部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進而形成對稱性相互依賴。再如加大對外部,特別是周邊國家的投資,在助力亞洲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有利于增大中國的經濟利益。由于“一帶一路”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領域多、國家多、合作機制更多,不可能短期內一蹴而就,因而,爭取“早期收獲”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點。在建設過程中,“早期收獲”的安排應在重點國家、重點領域和重點合作機制安排上有所強化,這樣既有利于“一帶一路”倡議有具體的展現,同時也有利于深化中國與外部經濟關系。在這里,階段性成果的設計與取得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趙江林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APEC與東亞合作中心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基地)
編輯:羅韋
關鍵詞:中國 經濟 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