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共建中共享合作中共贏
———2014武漢城市圈政協主席論壇聚焦區域融合發展
武漢,九省通衢之地,自古即為區域中心,對周邊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力。
今天,這一作用尤顯突出:作為核心,武漢在與周邊8個城市組成的武漢城市圈中發揮著龍頭引領作用;作為核心,武漢城市圈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也起到了輻射帶動效應。
以城市群發展帶動城鎮化建設是國家對新型城鎮化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調整。武漢城市圈1+8城市是我國中西部地區以及長江經濟帶城市人口最集中、產業最發達、城鎮最密集、經濟最活躍、聯系最緊密的城市群之一。自2007年獲批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武漢城市圈在共建中共享、合作中共贏,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進入了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新階段。
而在獲批的兩年前即2005年,武漢城市圈政協主席論壇就已經圍繞融合發展開始了智慧交鋒。論壇至今已經十屆,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每年一個主題,圍繞城市圈發展進程中的關鍵點,獻計獻策。“自2005年創辦以來,圍繞城市圈建設發展的重大問題,提交了90余篇交流材料和調研報告,40余條意見建議得到省及圈內各市積極采納,推動了青陽鄂大循環經濟示范區、梁子湖生態旅游示范區、漢孝臨空經濟區、城際鐵路、城市圈快速路網等一批重大區域合作項目,體現了人民政協的責任擔當。”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出席論壇開幕會時如是評價。
十年辛苦不尋常,但政協人的探索并未止步。在第十年的關口,武漢市政協承辦這次論壇,5月份確定深化區域合作推進城市圈可持續發展的課題后,密集的調研座談隨即展開,城市圈內其他政協也圍繞相應主題馬不停蹄地開展工作,這一切都是為了10月的這次“頭腦風暴”。
國慶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2014武漢城市圈政協主席論壇在武漢舉行。與往年相比,這次論壇除了政協主席如期參會外,國家部委的相關領導,城市圈內相關企業的代表均獲邀參加。既有頂層設計的資訊,也有基層實踐的民意,開放,包容,一切都是為了取得實效。
問題導向也是貫穿論壇始終的一個主旨:十年了,困擾城市圈發展的什么問題一直還存在?融合發展難度在哪里?合作難題到底有沒有破解之策?沒有客套話,每一位代表發言上來就開宗明義。問題是什么,建議有幾條,干凈利落,論壇求真務實的會風讓聽者印象深刻。
發展面臨三大瓶頸破題應在四個協同
“2013年,武漢城市圈內各城市人均生產總值從3400美元~14000美元不等,按照錢納里工業化階段理論,還處在不同的工業化階段,城市發展階段性差異明顯。”
“圈內各城市基本上依據當地市場主體狀況和本地資源稟賦發展產業,招商引資各顯神通,必然出現產業布局各異、優勢產業集聚不突出、同質化競爭等問題。”
“圈內城市綜合服務功能、要素市場參差不齊,吸納和接受產業轉移、成果轉化能力不一。”
這是武漢市政協歷經5個月的調查研究指出的武漢城市圈在區域合作融合發展方面面臨的瓶頸問題。因為階段不同,圈內資源向武漢集聚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因為產業發展各異,區域內的協作分工做得很不到位;因為城市承載能力參差不齊,整體融合效果有限。
論壇上,武漢市政協主席吳超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破題之策:應該把深化跨區域合作作為城市圈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手段,把提高區域合作組織化程度作為城市圈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致力于產業鏈發展、產業集群發展和服務功能的高端化,多措并舉促進武漢城市圈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吳超的觀點概括起來就是加強四個協同:一是加強合作體系的組織與協同。建議城市圈各城市黨委、政府每年確定1至2個主題,定期開展對口交流活動;二是加強產業發展的組織與協同。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圈的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高端產業;三是加強區域規劃的組織與協同。以產業合作為主軸,選擇條件成熟的合作區域,采取聯合委托、同編共審的方式,以區域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生態關鍵資源及跨界空間統籌規劃為重點,編制區域合作規劃;四是加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組織與協同。充分發揮武漢科教人才優勢,放大示范帶動效應,與圈內企業產學研創新合作。
區域發展需要引擎武漢應該建成“支點”
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證明,一個地區的發展需要引擎,需要增長極,需要龍頭城市的帶動。湖北省提出要加快建成中部地區的“支點”,那武漢城市圈的支點在哪里?武漢眾望所歸。
武漢是長江中游最大城市,無論在地理區位上,還是發展量級上,武漢都具備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條件。“建議舉全省之力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將武漢建設成為全球性的創新中心、文化之都和重要的世界性城市,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圈。”與會的黃石市政協代表直抒胸臆。
“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是武漢都市圈,武漢都市圈的核心是武漢,武漢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定位是正確的。”應邀與會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說,武漢要充分發揮在都市圈中的輻射、帶動、引領作用,堅持高位發展。
“武漢的城市定位就是著眼于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必然要向高端化方向發展,需要相應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與國際化水平,引導優質資源向武漢集聚,搶占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用自身發展帶動城市圈參與國際分工與發展競爭,這是武漢的價值所在、職責所在。”武漢市與會人員表示。
借助武漢的輻射帶動,黃石代表提出把黃石打造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推進城市圈內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點鎮建設,為武漢城市圈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武漢至咸寧、黃石、黃岡等城際鐵路的相繼開通,給武漢城市圈旅游業進一步整合資源、調整格局帶來難得機遇。黃岡市與會代表建議,加快黃岡與城市圈旅游融合發展,整合資源打造旅游精品線路和金牌產品。咸寧市與會代表建議,加快建立武漢城市圈旅游協作機構和網絡,聯合推廣旅游產品,促進旅游經濟的共同發展。
實行規劃一盤棋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
武漢市政協在籌備這次論壇所組織的系列調研中發現,武漢城市圈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研究、協調、落實工作亟須加強。論壇上,加強武漢城市圈規劃編制,實行規劃一盤棋,是參會代表共同的呼聲。
“建議在省級層面科學制訂武漢城市圈發展規劃,在規劃中既突出武漢市的核心地位,同時應兼顧其他城市的發展需求。圈內其他城市應因地制宜編制規劃,在觀念、產業布局、政策措施等方面與大武漢實現對接。”天門市與會代表指出。
依靠市場力量,推進一體化、同城化發展,是國內外都市圈、城市群發展的基本規律。湖北省政協研究室調研后指出,武漢城市圈各項建設工作有序開展,取得明顯成效。但同時,武漢城市圈也存在沒有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各地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較多,市場機制運用不充分,經濟發展各自為政的現象。為此,他們在論壇上建議,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清除市場壁壘,撤除市場藩籬,讓市場真正在區域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當前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和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在城市圈產業、科技、人力、金融、土地、環境、公共資源配合中的都應該綜合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
短短一天半的論壇結束了,但政協人對武漢城市圈發展的關注仍將繼續,大家相約明年黃石見,相信屆時依然會群賢畢至,智慧密集。
編輯:曾珂
關鍵詞:武漢城市圈政協主席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