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 政策需給力
——全國政協“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護理模式建設”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編者按
健康是老年人養老面對的關鍵問題。在一定意義上,如何獲得基本養老保障以及高質量的醫療保障和服務資源,成為影響老年人選擇養老方式的關鍵因素。推動醫養結合是我國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重點任務。國務院去年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對養老服務和醫療衛生服務結合提出了明確要求,既要為居家社區養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公共服務,也要為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特別是慢性病老人、恢復期老人、殘障老人以及絕癥晚期老人提供養老和醫療相融合的服務。目前,各地通過政府試點、機構探索、社會協作等方式,基本形成了以下三種醫養結合模式:“整合照料”模式,即由單一機構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既有配建醫療機構或衛生室的養老機構,也有具備養老功能、開展老年護理的醫療結構。“聯合運行”模式,即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建立雙向轉診機制,由綜合性醫院提供醫療服務,養老機構提供康復期或穩定期的護理服務。“支撐輻射”模式,即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與醫療機構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合作,為居家社區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
全國政協常委何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養老事業發展道路
我國老齡化社會有以下特征:一是老年人口數量高居世界榜首。二是老年人口有高齡化、慢病化、失能化的表現。三是家庭養老功能相當薄弱,養老相關服務嚴重不足。醫養結合的養老工作涉及到社會保障、民政、衛生等多部門的管理。因此,只有深化相關體制機制改革,才能有效推動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建立,從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養老事業的發展道路。
一、 深化體制改革,滿足社會需求。國際經驗顯示,實行保障與服務一體化管理體制是解決社會保障、老年化社會挑戰的必然趨勢。建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織專家研究該問題,加大國家養老管理體制改革,為我國養老事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二、 統籌深化醫改和養老保險改革,完善相關機制,筑牢基本醫養結合的底線。建議:一是建立由發改委牽頭,人社部、衛計委、民政部、財政部等部門參與的養老保障協同工作機制,統籌各相關部門的有關改革規劃與政策。二是利用該機制近期重點解決以下問題。首先,單設老年護理保障基金。其次,將老年護理院建設納入基本養老的保障范圍。三是加強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間規劃布局與工作機制上的有效銜接。最后,醫改保基本的任務要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等基層機構以及全科醫生等制度創新進一步下沉老齡化家庭,為居家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
三、 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滿足醫養結合的多層次商業需求。有關部門應研究制定服務于醫養結合模式的相關政策。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建立分梯次的老年護理保障經費支付體系。培育高端養老護理市場,并鼓勵發展養老互助、慈善捐助、國民救助等社會救助公益事業,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各類養老護理機構。
全國政協常委黃潔夫:發揮市場在養老服務產業中的決定性作用
我代表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就如何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過程中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事業,講三點建議。
第一,不要總把養老服務業當成社會福利,而要把它作為經濟轉型、為社會經濟發展作貢獻的事業,要以這樣的戰略思維來發展養老事業,不然我們就很難脫開原來的框框。我國養老服務業還處于初級階段,相當不成熟,軟硬件都跟國外差距很大,但也正好是我們發展的機會?,F在缺護理師、心理康復師、營養師、治療師,還有老年醫學,如果把這些都發展起來,光護理員就可以有1000萬人就業,同時形成一個很大的養老服務產業。
第二,養老服務應該跟醫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我國是醫養分立的,建議把醫養結合與醫改統籌考慮。自從2009年新的醫改啟動之后,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方針,在社會保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老百姓看病就醫難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國家的錢投入進去了,基層的硬件是好了,但沒有病人,也沒有好的醫生,這是很大的問題。所以要把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養老服務業結合到一起。同時要與公立醫院改革結合進行,有些公立醫院應該轉型,讓社會資本進來,改造成其他的老年病或者養老服務、醫養結合型醫院。
第三,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要發展醫藥衛生產業,要改革,一定要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在醫改的過程中,很容易采取強化政府和強化計劃的作用,要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多點執業等問題,在管理體制、利益分配、市場風險與政策邊界等方面都有難以繞過去的障礙。養老服務業說到底是“四化”:一是投資主體多元化,二是養老服務社會化,三是養老服務的形式多樣化,四是養老行業專業化。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醫養結合 社區養老 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