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成都農家樂白鷺成招牌菜被查 客人可現場點殺(圖)
鳥吃魚:
每天一兩百只白鷺結伴來叼魚
昨日中午,成都商報記者來到“六和香”農家樂。正值中午,白鷺大多已經飛回山里歇息,魚塘邊只有稀稀疏疏的十幾只白鷺。
乍看起來,人鳥本該各自相安無事,可葉興全為何要捕殺這些白鷺呢?難道只是出于賺錢目的?
葉興全是新津人,此前,曾在新津搞了十多年魚苗養殖。2012年,經過朋友介紹,葉興全處理掉老家的十多畝魚塘,來到龍泉二河村,承包了現在的魚塘,總面積近40畝。之所以從新津搬到龍泉,葉興全主要是看中了這里的水源,“從東風渠引的活水,相比死水,魚的發病率低很多”。
但第一年下來,葉興全年底盤賬發現,賬面上竟然虧了7萬多元。對此,他百思不得其解,“暴雨時魚塘沒有翻過塘(暴雨積水致使水面高出魚塘堤岸),魚也沒有生過病,怎么會虧錢呢”。
苦苦思索之后,葉興全想到了每天光顧魚塘的上百只白鷺。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測,葉興全曾經想辦法捕捉了4只活白鷺,每天用小魚喂養。實驗結果令他吃驚:4只白鷺,每天要吃6到8斤小魚。
葉興全告訴記者,每天清晨是白鷺最多的時候,他和妻子曾專門數過,數量在100到200只不等。這一說法得到當地多位村民的證實,有村民告訴記者,“有時候整個魚塘水面白花花一片,全是來偷魚吃的白鷺”。
人護魚:
稻草人、鞭炮齊上陣趕白鷺
這個發現既讓葉興全驚訝,也讓他氣憤。他決定,一定要趕走這些白鷺。
一開始,他在魚塘邊扎了十幾個稻草人,并給稻草人穿上衣服。但效果只持續了三四天,之后,白鷺甚至還“挑釁”地立在稻草人身上觀察水面動靜。葉興全一怒之下,將稻草人全部拔掉,“不僅沒把它們嚇走,反而還給它們提供了捕魚的便利”。
隨后,葉興全想到了鞭炮,包括圓形成卷的鞭炮和“魔術彈”,點燃之后,專往白鷺成群的地方扔,但這個方法相當耗費人力財力且效果不佳,也被放棄。
隨后,一家人重新回到人力驅趕的辦法。葉興全的妻子屈秀瓊快50歲了,為了驅趕白鷺,“每天穿得花花綠綠的,沿著魚塘到處趕”。
但這些方法,都收效甚微。被逼無奈的葉興全苦想辦法,最終靈光一現:就像可以用魚餌釣魚一樣,為啥不能用魚來“釣”白鷺呢?將普通魚竿的魚鉤換成一只稍大號的魚鉤,鉤住一條小魚的尾巴,然后像釣魚一樣扔進水里。事實證明,這個辦法確實靠譜。
捕殺鳥
人違法
由于白鷺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是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和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不能隨意捕殺。
“白鷺吃我的魚,我卻不能殺它,我的魚怎么辦”
將白鷺作為野味售賣,在葉興全看來,有點“無心插柳”的意思。“主要目的是想保護魚苗,我一年損失幾萬,賣幾只白鷺哪能彌補得了我的損失”。對于當地森林公安的處罰,葉興全表示,之前不知道白鷺受保護,因此“愿意認罰”。可令他困惑的是,白鷺得到了保護,魚塘里的魚苗又該怎么辦呢?
昨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在魚塘邊實地觀察。十幾只白鷺,或飛或停,看準目標后就俯沖而下。并且,這些白鷺已經不太懼怕人。
記者統計了一下,一個小時內,這些白鷺總共捕走十多條魚苗。葉興全用漁網撈起同樣水域的魚苗給記者看,這些魚苗平均有二三兩(100克到150克)重。除了抓走魚苗,白鷺也屢有“失手”,即嘴巴捉住了魚卻沒吃穩當,魚又重新落入水里。不過,這些落入水里的魚也難逃一死,記者看到,大多很快翻起了白肚。葉興全介紹,這些魚已經被啄傷,很快就會死掉,而白鷺又不吃死魚,這讓他的損失又多一筆。
每年春天,來自廣東的“小得跟針尖一樣的魚苗”會坐著飛機被運抵成都,之后,經過大半年的飼養,這些“小針尖”會長成三四兩不等的魚苗,然后再次被出售。葉興全拿出多張借據和貸款單,計算了他每年的成本:“魚塘承包費每年2.9萬元,飼料到目前已經喂了近30噸,平均每噸6000多元,不連人力成本在內,硬成本已經投入20多萬。”這當中,有8萬是銀行的貸款,另有十來萬是從朋友處借的。
葉興全說,葉家主要靠魚苗養殖賺錢,農家樂只是附帶營業。被問及對今年收成的預估,葉興全搖搖頭:“我自己都不曉得現在魚塘里還有好多魚。”對著水面發了一會兒呆,他又重復了一個他問了很多遍的問題:白鷺得到保護了,我的魚苗又怎么辦,欠的二十來萬又該怎么還?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成都農家樂白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