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媒體還原官員外逃軌跡:假身份證辦護照 整容躲追緝
□分析
部分地區收緊官員因私出國
京華時報:職務犯罪嫌疑人外逃的根本解決之道在哪兒,如何預防?
洪道德(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目前,關于我國的職務犯罪預警機制薄弱,打擊力度不夠。當前我國在認定某個官員是否構成違紀違法、職務犯罪在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只能談話,而不能采取強制性措施。政府要對證據不充分的官員進行監控,防止官員外逃的現象發生。
竹立家(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職務犯罪嫌疑人外逃的根本解決之道還是杜絕貪腐事件的發生,防止貪腐的事件發生就要讓政府官員的個人信息公開化。近期,一些地區對領導干部因私出國進一步收緊,這些措施說明,國家在高調治理“裸官”。
京華時報:近年來,職務犯罪嫌疑人外逃向所謂的“小魚小蝦”蔓延,這是為什么?
竹立家:這說明目前,我們國家對官員的限制已經細化,但還沒有具體到基層人員,很多政府部門的“一把手”都感覺到了中國有腐必反的決心。隨著我們國家的追討緝拿網絡的鋪開和法律法規等相關制度的完善,外逃人員最終將無處可逃。
京華時報:為何職務犯罪嫌疑人逃往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人數眾多?
洪道德:從美國來看,貪官們往往將在國內非法攫取的巨額財產一并帶到美國,如第一時間配合中國緝拿嫌犯返回贓款贓物,將會失去很多財富;引渡、遣返貪腐嫌犯,不僅受制于中美兩國的司法制度,而且常常受到兩國關系的影響。中美之間沒有引渡條約,對貪腐嫌犯只有遣返和勸返。
遣返不易,勸返更難,其結果是逃亡美國的貪腐官員鮮有回國受審的。因此,貪腐官員喜歡逃往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主要國家。
京華時報:僅僅兩天前,“海外追贓第一案”剛剛落錘,對于職務犯罪嫌疑人的海外追贓為何如此難?
洪道德:在新刑訴法出臺之前,一直到2012年,我國都沒有專門針對財產的沒收程序,既不能通過缺席審判沒收非法所得,也沒有直接沒收非法所得的特別程序,導致嫌犯抓不回來,財產也追不回來。
京華時報:為何貪官們往往將香港作為中轉站?
洪道德:之所以有很多外逃人員逃往香港,因為香港是個免簽港,香港和世界上很多國家、地區都是互免簽證的,因此外逃人員從香港走沒有法律上的障礙。竹立家表示,從香港出逃是出境并不是出國,因此沒有辦法對外逃人員做出限制,也因此從香港外逃的貪腐人員較多。
京華時報:緝拿外逃貪官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
洪道德:外逃人員引渡回國是否會減刑,與是從哪個國家引渡回來有很大的關系。通常,對于沒有廢除死刑的國家,中國大都是運用引渡制度中的量刑承諾,承諾回國后量刑會減輕。對于廢除死刑的國家,中國會承諾不判死刑。從這兩個角度上來說,外逃人員量刑適當地減輕了。
京華時報:職務犯罪嫌疑人外逃是否意味著能避免打擊?
竹立家:貪官外逃也并不意味著真正找到了避風港,最大的風險是,外逃人員逃往的目的地是否會接受他,外逃人員的手續是否合法,和中國有沒有簽訂引渡條約。
□觀察
阻斷貪官外逃路我國一直在努力
職務犯罪嫌疑人外逃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但幾乎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對他們的緝拿和對官員的管控工作就沒有停止過。
在我國,具體負責海外追逃的主要部門是紀委、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同時還涉及到外交、銀行、海關等相關職能部門。其中,中央紀委處于核心位置并發揮主導力量。對于中紀委主管的案件,由中紀委負責牽頭、外交部引渡、司法部負責提供司法協作、公安部負責人員押送,而在相應需要的環節,最高法和最高檢也會介入。
今年3月,中紀委內設機構改革完成,在新增加辦案室基礎上,新成立的“國際合作局”也有組織查辦案件的職能,就是海外追贓追逃。據中紀委官網,該局職責包括承擔國際交流與合作事宜,承擔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日常工作,組織《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實施工作,歸口管理機關外事工作等。
其實,早在1984年,中國就已加入國際刑警組織。2000年12月28日,我國頒布施行了《引渡法》;2007年1月1日起《反洗錢法》正式生效;2000年12月我國還簽署加入了《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此外,2007年6月28日,我國正式加入了國際反洗錢組織。
截至目前,中國已與68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106項各類司法協助條約。與51個國家簽訂含有刑事司法協助內容的條約,與38個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最高檢先后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機構簽署了檢察合作協議。公安部與44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機構建立了65條24小時聯絡熱線,同59個國家和地區的內政警察部門簽署了213份合作文件。
A06—A07版采寫京華時報記者劉雪玉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官員外逃 假身份證 整容躲追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