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希望“后馬時代”兩岸關系不要倒退
離馬英九第二任期結束還有一年十個月時間,這一年多時間馬英九本人沒有連任和選舉壓力,按說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可以就某些政治議題在兩岸間展開政治對話;再比如,一年多時間完全可以大刀闊斧地落實他自己曾經做過的“對李、扁時期‘臺獨’教科書實行撥亂反正”;他還可以兌現他選舉時承諾的修改影響兩岸交流、早已過時的“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總之,這一年多時間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尤其是馬英九先生曾經為之努力的兩岸事務。
去年以來,兩岸關系進入“深水區”,兩岸關系盡管依然一直向前,但卻步履維艱。先是兩岸服貿協議經過兩岸兩會磋商、經過兩岸有關部門核準,最終簽署,但在即將付諸實施之際,卻在臺灣所謂的“立法院”遭到“杯葛”。這是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首例,該協議的“杯葛”讓外界對兩岸兩會未來磋商和簽署協議的權威性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今年三四月份發生在臺灣島內的部分民眾反服貿運動,不僅以“反中”為主題,更導致臺灣當局和所謂的“立法院”承諾最終在審核服貿協議之前先訂立一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現在至少有三個版本,其中有兩個版本從內容到形式就是赤裸裸的“臺獨”綱領。而這三個版本目前都進了“立法院”,等下個會期藍綠攻防再定奪。盡管還有半個月開議,但從目前各方透露的訊息看,無論服貿協議,還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通過率幾乎為零。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恰恰就是一周多前,臺灣當局大陸事務主管部門特任副主委、兩岸談判臺方首席代表張顯耀以疑似“共諜”罪遭調查。這正好為“在野”黨否定一切與兩岸有關的議題提供了依據。
但當我們回過頭來,反思自去年以來發生的這么多的是是非非,它的原因何在?
除了與島內“臺獨”,尤其是民進黨等的有步驟“杯葛”、渲染,去煽動、操縱島內民意,撕裂族群之外,我們不得不說這與臺當局本身作為也不無關系。
我們承認,馬英九先生在兩岸政策上,做了許多正面的事情,從全面三通到陸生、陸客來臺,從ECFA到各項協議的簽署,從“外交休兵到國際參與”,兩岸關系有了比較全面性的改善,我們對這些成績應當給予肯定。但與兩岸關系現實發展要求還遠遠不夠,比如說在事關重大的國族認同與建構命運共同體的做法上,在兩岸之間的文化教育協議,教科書的全面修訂,馬當局瞻前顧后,這些也是造成今天臺灣島內很多青年難以認同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關鍵,而在陸生、陸配公平待遇問題上,臺當局同樣對綠營無理設限一味退讓等等。
甚至就連“兩蔣時代”都不變的“國家統一”問題,到了現階段,卻成了“不獨、不統、不武”。
我們承認,由于歷史原因,兩岸至今還有很多分歧,這都是事實,但正是有分歧我們才不應該讓這些分歧一代代再延續下去,才要坐下來談,至少讓彼此知道對方在想什么。有些問題可能急不了,但對于像國族認同、國家統一這樣的問題,兩岸都應該盡快做。馬英九先生不僅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還是國民黨主席,至少在國民黨黨綱里應該加上“國家統一”,而不是堅持“不獨、不統、不武”。
6年多來,大陸從同胞和“兩岸一家親”理念出發,對臺大幅度釋放善意和讓利。這是明眼人都能看到的,但我們卻發現,近兩年來臺灣對大陸卻疑慮日增。“不能在經濟上太過依賴大陸”幾乎已經成為朝野的共識。“張顯耀案”現在還沒有結果,但臺當局在還沒進入調查更無結果之時已經定調為“共諜”罪,這是否凸顯兩岸政治互信之脆弱?
兩岸關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不希望“后馬時代”兩岸倒退,我們應該珍惜,并依舊能攜手、闊步向前走。
(高楊)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后馬時代 兩岸關系 馬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