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清華附近城中村人口暴增引水荒 居民打數十井(圖)
一千人變一萬人管線不堪重負
水磨社區在清代叫水磨村,據說為旁邊的圓明園推水磨,這個過去并不缺水的地方如今為何退化到要依靠打井為生了?
“都是人多鬧的。”周女士非常肯定地說。曾在水磨社區居委會工作的她,對這個社區的歷史十分熟悉。據她介紹,水磨社區在2007年以前還是清華邊一個安靜的地方,500多戶居民家里都是平房,也沒有什么外來人員。
“因為鄰近中關村,外來租戶開始過來找房住。2007年,第一戶居民在家里蓋起二層的違建
小樓用于出租。”周女士說,按規定,居民家不能蓋二層以上的樓房,有居民向城管部門反映,城管來了也沒有及時制止。
違建風潮如同“蝴蝶效應”般擴散,三層、四層,甚至五層的樓房也拔地而起,這些違建占據道路,窄的連一輛汽車都無法通過,頗像當年的“唐家嶺”。在水磨社區最南端,是居民口中的“一線天”,只有半米寬的路兩側,樓房之間近的幾乎可以跨越過去。
水磨社區外來人口有多少?居委會和青龍橋街道沒有正面回應。但周女士了解情況,她說社區的本地居民大約1000人,外來人口超過1萬人。
“很多居民家都靠出租房屋生活,租房的人多了,水當然不夠吃。”據介紹,水磨社區在上世紀70年代靠吃井水,80年代井水被檢測為不合格,一墻之隔的清華大學負責為社區接管線供水,每月供水2500噸。但近些年,水磨社區用水量逐年成倍增長,當年只有手腕粗細的管線已滿足不了居民的需求。
周女士還告訴北青報記者,1996年,清華大學每月來收水費,4000元的水費居民能交一半就不錯,剩下的都由居委會墊付。后來居委會沒錢了,清華收水費的事也不了了之。據周女士反映,不交水費后,居民用水量更大了,每年用水都非常緊張。
此次出現極端的斷水之后,周女士和居民代表曾找過清華校方。“他們說現在學校放假,水量減壓。”周女士說,了解水磨社區沒水,清華答應增加水壓,但離自來水管線較遠的居民家里還是沒水。
目前,水磨社區斷水還在繼續。關于解決危機的辦法,清華大學和海淀區政府均沒有給出答案。
回應
清華大學供水已經供不應求
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昨天告訴北青報記者,上世紀80年代,清華開始按北京市的要求,給一墻之隔的水磨小區供水,當時的要求是每月供水2500噸。但隨著水磨小區人口的增加,供水量越來越多,時至今日,供水管道還是當年鋪設的細管道,清華給他們的供水量已經是當年要求的數倍,但還是遠遠跟不上小區需求的猛增。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眼下清華大學雖然在放暑假,但學生公寓、教學樓、圖書館、辦公樓、體育場館等建筑都有保衛值守,不允許校外人員出入,校外人員能夠打水的地方除了校內幾處小型工廠,只有校內僅有的兩座公共衛生間。
內存
去年入夏,通州區部分居民家中斷水成為常態,許多住戶不得不借助水泵抽水。
據了解,通州區人口數量從2005年開始直線上升,每年人口增長量都在7萬人左右。如今,通州常住人口已達130余萬。(記者 雷嘉 李天際)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清華大學城中村 水荒 清華 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