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媒體稱北京地鐵票價漲到4元可保持收支平衡

2014年07月23日 15:33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個人:出行成本與收入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表1),根據國際經驗,公共交通支出占個人年可支配收入的合理范圍一般在5%-10%。

  按照每月21.75個工作日,每天通勤出行2次計算,目前北京市民軌道交通通勤月均支出87元,而北京市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0321元,軌道交通占每月可支配收入的2.6%。

  依此,按照地鐵調整為單一制4元票價計算,以2013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基數,市民地鐵月均支出翻倍至174元,占可支配收入5.2%,如果考慮人均收入的增長,這一比重還會低于5.2%。

  實際上,在北京市民收入連年遞增的大背景下,地鐵支出費用占可支配收入比重是逐年下降的。從2007年票價改革前到2013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從19978元增加到40321元,地鐵月均支出占月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由8.5%下降到2.6%。

  從這個角度看,調價在可操作性和接受程度上,有一定實施基礎。

  而如果按照上述分段計程票制,北京市民乘坐地鐵出行支出將分別增長1.5倍、2倍、2.5倍,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分別為3.9%、5.2%、6.5%。即使按照最高的5元票價計算,軌道交通支出占個人可支配收入比重仍能控制在10%以內。

  交通:“地上地下”的平衡

  如果單單是漲地鐵票價,而高峰時期的擁堵狀況沒有緩解,那么地鐵票價改革的初衷——分流部分乘客到地面公交,實現地鐵公交一體化的目標或難以實現。

  而要改變市民出行方式,票價和市民收入水平二者的比價關系是關鍵,而公共交通的公益特性,又決定了其不宜大幅漲價。

  一般意義上,剛需和彈性需求族,選擇乘坐地鐵還是公交,票價是一部分因素,更多還是會比較機會成本,綜合票價、速度、準點、舒適度等多重因素。

  由于地鐵中長距離出行票價比公交便宜,地鐵對公交的分流作用明顯。近5年來,公交客流量呈波動下行態勢,2013年地面公交客運量為48.4億人次,比乘客高峰年的2009年下降了6.2%。

  因此,要雙輪同步驅動,“地上地下”平衡——地鐵和公交各自定位要有所側重。地鐵要以吸引中長途乘客為主功能定位,起步價不宜設置過低,運用經濟手段將短途乘客分流至公交上;而公交則可以短途乘客為主,有效供給中心城區大量短途乘客流動的需求。

  目前地鐵乘客乘距在5公里以下的占10%左右,這一部分人群轉乘公交,更符合效益化原則。

  從見效快、投資小的角度來看,目前行之有效的方式是重視地面公交。

  以地面公交路權優先,劃公交專用道,使其能夠連續、成網,保障公交運行通暢、準點時率提高,進而提高地面公交的吸引力,從而有效提高整個城市公共交通的承載能力。

  畢竟,地面公交客運量仍占公共交通出行的60%,依舊是承擔客運量的主力。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北京地鐵漲價 北京地鐵票價4元 北京地鐵告別2元時代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吊丝亚洲中文字幕 | 先锋影音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 亚洲国产资源在线26u | 亚洲免费青草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五月天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