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專家:延遲退休自欺欺人 應鼓勵提前退休
養老領域有太多似是而非,甚至是誤導性的概念和理念
【熱點觀察】延遲退休是自欺欺人的辦法
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嚴偉
最近,有學者再次提出所謂“撫養比”問題,稱如果中國不提高退休年齡,到2050年,中國的撫養比將從2010年的4.9下降到2050年的1.4,這意味著2010年是5個年輕人養一個老年人,2050年則一個半年輕人就要養一個老人,他們將不堪重負。
撫養比是指在人口當中,非勞動年齡人口對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
這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撫養比”問題。但筆者認為,所謂“撫養比”不是問題的關鍵,把“撫養比”作為延期退休的理由不能成立,延遲退休也沒什么實際意義,我國的養老問題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嚴重。
所謂“撫養比”是表面現象
無論是10個在職的養1個退休的,還是1個在職的養1個退休的,都是表面現象,都不能說明問題,也不能證明是否養得起、養得好。這個問題沒有實質性意義,不能作為決策的依據。
很簡單的道理,如同一個家庭,如果10個子女都收入很低,雖人數眾多,他們也很難供養父母。相反,如果一個獨生子女家庭,子女是高收入,則其父母就可以被很好地供養。
問題的關鍵是看這個家庭的總收入,而不是這個家庭有幾個子女。
一個國家也是這樣。30多年前,我國的所謂“撫養比”情況,要比現在低得多,全國在職的要比退休的多得多,退休人員總數也要比現在少得多。差不多就是10個在職的養1個退休的。30多年前,全國企業退休人員總數大約只有1000萬,而現在是8000萬左右。30多年前,企業退休人員每月的退休金平均是四五十元,現在每月的養老金平均是兩千元。而且現在1億多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也領到了每月50元~100元的養老金。我國60歲以上老人的撫養情況、生活質量已經今非昔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上述事實充分說明,所謂“撫養比”跟國家能不能養得起退休人員、退休人員能不能領到養老金、領到多少養老金,沒有太多關系。
財政收入增速遠高于老齡人口增速
養老問題會越來越樂觀
這些年來,我國不是只有60歲以上老人的數量在增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60歲以上老人由數千萬增加到目前的2億,可是,同期財政收入由1100億元增加到26萬億元(按照國際標準計算,一切國有機構的收入包括社會保障繳費、國有企業利潤、國有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均為國家財政收入)。按照可比口徑計算,30多年來我國的財政收入年均增長速度15%左右,最高年份曾經高達26%。
從現在起,即使按照比較保守的7%的增長速度計算,每10年就翻一番。到203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約為4億人,約增加1倍;同期,財政收入預計增長4倍,由26萬億元增加到104萬億元(按照2013年價格計算,下同)。由此可見,20年后,我國的財政實力更加強大,撫養老人的能力更強。養老金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而且越到以后越不是一個問題,國家的負擔越輕松。我國養老問題不是越來越嚴重,而是越來越樂觀。
2013年,我國支出養老金、退休金合計約3萬億元,占全國財政收入26萬億元的12%。全國2億60歲老人(含農村老人,下同),平均每人每年1.5萬元,每月1200元。2030年,按照現價計算,如12%的養老金支出比重不變,4億60歲老人,平均每人每年3萬元,每月2500元。
延期退休沒有實際意義
延期退休實際上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辦法,除了引發億萬勞動者的反感和抵觸,沒有其他任何意義。
很簡單的道理,不論你是多大歲數退休,全國60歲以上老人的總數沒有變,增長速度沒有變,所謂的“撫養比”也沒有變。更重要的是,全社會的財富增長沒有變,財政收入的增長趨勢沒有變。所有這些都沒有變。一句話,與撫養60歲老人有關的決定性、實質性因素都沒有變。在這種情況下,讓勞動者多干幾年、晚退休幾年,有什么意義呢?
表面上看,晚退休可以多繳幾年養老保障收費,可是他們也要多領幾年在職的全額工資和相應的福利待遇。社會總體成本并不低。襪子換手套,有什么意義呢?
我們不要總是把主意打在延期退休、多收養老繳費上面。你多收勞動者幾年的養老繳費,實際上就是勞動者的收入降低一塊,消費少一塊,60歲之前的生活水平相對低一些,國家的稅收相應也少一塊。相反,你少收勞動者幾年的養老繳費,實際上就是勞動者的收入提高一塊,消費多一些,60歲之前的生活水平高一些,國家的稅收相應也多一塊。實質是一個勞動者自身創造的財富在近期和遠期如何分配的問題。究竟如何分配合適,應該尊重勞動者本人的意愿。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延遲退休 提前退休 退休 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