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北京三千學生考“神童班” 拿什么安撫應試焦慮(圖)
昨天,近3000名小學生在北京八中參加超常教育實驗班(少兒班)和智力優秀學生綜合素質開發實驗班(素質班)初試。由于今年北京小升初政策調整,嚴格限制盲目跨區擇校,八中少兒班成了不少學生通過測試進入名校的一條途徑。相比往年,今年報名人數略有增長。據悉,今年八中少兒班和素質班共招生66人,錄取率近2%,每50人中錄取1人。(6月14日《京華時報》)
北京八中少兒班,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神童班”。它創建于1985年,是北京八中與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市教科所合作的中學超常教育項目。了解到八中少兒班的“身世”,你就明白考這個“神童班”競爭的白熱化程度。而且,初中高中連讀的模式,免去小升初、中考的周折,4年后直接參加高考。50:1的錄取率,這遠超大學一類本科的錄取率,預示著少年班爭奪戰的殘酷。在全國倡導素質教育為學生減負、北京嚴禁跨區招生的背景下,北京八中少年班在全市范圍內選撥智力超常的“神童”,有點應試逆襲的味道,讓大家感到一絲素質教育的落寞與悲涼。“神童班”想通過考試,選撥高智商孩子,這不是最佳途徑,因為分數體現不了智商。再者,高智商高分數的孩子又能怎樣?若不能全面發展,不重視后天的努力,不注重情商的培養,“指物作詩立就”的方仲永,不也是“泯然眾人矣”地黯然收場嗎?
其實,一個人有沒有高智商并不重要,快樂地成長、成人、成才,才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神童,默默地成長也不是壞事;選拔“神童”,給他們格外地關注和培訓,有時候可能是拔苗助長般的傷害,還會弄巧成拙。最重要的是,通過考試選拔出來的神童,絕對多數不是神童,而是書山題海里磨礪出的小學霸。教育部門嚴禁奧數、嚴禁課外輔導班、嚴禁加重學生負擔的補課,就是想給孩子一個屬于自己的快樂童年。然而,那些家長想參與八中少年班選拔的孩子,哪一個不備受書山題海的煎熬?這豈不是我們倡導的素質教育分道揚鑣嗎?整個社會都在努力淡化應試教育,緩解優質教育資源過度集中帶給民眾的焦慮。可是,神童班火熱招考,分明向社會傳遞一個標向相反的信息——名校資源。若不能有效地制止“神童班”招生,取消類似的名校掐尖招生,教育部門為均衡教育資源所做的努力,或將化為烏有。這樣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看看均衡教育資源力度較大的北京市吧,6月14日,為讓孩子上東城區名校史家小學,有很多家長凌晨4點排隊,帶板凳和水壺,其場面可謂壯觀。
3000名小學生報考八中少年班,是一種名校爭奪戰的預演。教育部門極力安撫公眾對待教育的焦慮,然而,讓公眾心焦和凄涼的現實是:一方面,名校門庭若市;一方面,普通學校門可羅雀,迥然不同的報名場面,讓教育資源均衡化成了一句空談,那些奧數、補習班、家教等加重學生負擔的東西,或將死灰復燃。基于此,筆者想問:神童班火熱招考,教育部門拿什么安撫民眾應試的焦慮?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三千學生考神童班 北京八中神童班 神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