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兩院院士談院士制度:取消部門推薦成改革焦點

2014年05月28日 11:3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去年,農工黨中央的政協提案中,建議取消歸口初選部門與省市推薦方式,完全由各學會負責推薦院士候選人。

  2013年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科學院和工程院分別征求過意見。王夢恕給他所在的工程院提交了一份書面意見,建議取消工程管理學部——在工程院各個學部中,該學部最為人詬病的是,一些院士同時是官員。2000年工程管理學部設立時,就有不少院士擔心它變成“官員和企業家的俱樂部”。

  他還主張,工程院評選院士時,專業設置要合理,不要“太雜、太俗”。比如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的謝劍平院士,出自煙草專業,當選之后爭議不斷。謝劍平的老師、已故的朱尊權院士,也是煙草生產與加工技術專家。此外,工程院還有“調料院士”。

  王夢恕對記者說,據他所知,謝劍平院士的工作很扎實、品德也很好,“煙草院士”引起爭議,背后是學部專業設置的問題。應在國家更為重要的學科領域遴選院士,而現在的學科太多、太雜。

  “我自己的感覺,總體來說院士制度是個好制度,包括遴選過程是好的。”周其鳳指出,除了客觀的學術、道德等標準之外,院士評選難免有人的因素起作用。比如,一位院士與候選人有很大的矛盾,就可能會極力反對,但這不是制度的問題,任何制度都無法去除人為因素。

  他以自己所在的化學學部舉例說,投票時除了考慮學術水準和貢獻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學科的平衡,化學的分支很多,大家會考慮不能讓院士都集中在一個分支。“平衡”只是開會時主持人會提醒大家,適當考慮這個問題,但是怎么投票,仍是院士自己的權力。

  曾宣布放棄參評院士的北京大學教授饒毅也公開表示,評選中科院院士的體系,“大體上是比較公正的”。

  “見了院士要尊重點”

  在院士評選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做過大量探索,評選辦法不斷修訂和完善,比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1992年通過,此后每兩年修訂一次,迄今已改了10次。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用這句話來形容院士評選并無不當。2010年舉行的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上,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在做工作報告中坦言,院士增選工作受到的干擾有所增加,如候選人或其所在單位“助選”、“拉票”行為以及“集成、包裝”現象等。

  在次年的增選中,中國工程院給候選人發了一封公開信,重申要杜絕助選、拉票等干擾院士評審和選舉的不正當活動。工程院院士聞玉梅、莊輝、曾溢滔、秦伯益發現,在公開信發出后,“助選”人員仍不放棄活動,甚至以主管部門的身份向院士“推薦”,繼續拉票。4位忍無可忍的院士聯名寫了一篇短文,題為《我們的心聲》。

  他們指出,在某種程度上院士成為某些單位的“學術資源”,或是某些單位領導的“業績”。有些單位不惜出資“公關”、“包裝”。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長江學者李永丹參加過“我心中的中國科學院”征文,他呼吁讓院士“走下神壇”。他記得,上個世紀90年代初院士數量很少,項目評審也少,90年代中期,科技經費多了,論證會也多了起來,往往要請幾位院士出來,把他們“抬得高高的”,院士在資源分配中起到重要作用。

  “到了新世紀,各個單位就都明白了,原來院士多,有這么多好處,于是各單位在推舉院士上,也都熱心了起來。科技界的少數擅鉆營的人,也看明白了門道,院士增選成了‘小華山論劍’。”

  李永丹參加過一個學術活動,組織者在排主席臺上的座次時,要請院士坐主席臺,問哪一位外賓是院士。恰有一位是一個小國家的工程院院士,就被安排坐在了主席臺上,而另一位外賓,是國際上一個大的學術領域的主席,卻沒有被請上臺。開幕式上還強調,臺上坐的,都是學術地位崇高的院士和政治地位崇高的領導。

  他注意到,那位沒坐主席臺的國際聯合會主席,到中國的次數越來越少。

  這幾年,一些跟李永丹同齡的學者當了院士。有一次,他與一位老朋友、新院士開了幾句玩笑。過后,另一朋友提醒他——永丹,你以后見了院士要尊重點。

  公關可能起到反作用

  “有些院士年老了、糊涂了還去管事,這個顯然不好,我們是堅決反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袁亞湘對記者說。

  袁亞湘也希望破除對院士的盲目崇拜。“你要淡化‘院士’,比如你采訪我,你可以介紹我科技工作者的身份,但是不要動不動就說是‘院士’。”他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別說是我們普通的院士,連白春禮這樣的科學院院長,都經常被報成‘白春禮院士’。‘院士’最好不要出現在媒體。”袁亞湘說,國外媒體報道會說某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是不會寫院士等頭銜。在國外開學術會議,誰也不會強調你是不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而是會介紹你是哪所大學教授,不會加個“院士尾巴”。

  他記得,1996年自己還是個年輕學者,去參加香山科學會議,自己的名字就插在很多院士中間,比如北大的張恭慶院士、中科院的楊樂院士等,沒人在意這種事情。但是現在不管去哪里開會,一般都先把院士放在前面,可見風氣的變化。

  他認為,有些地方政府或部門有意把院士的牌子“抬”了起來, 把本單位幾個人當了院士當成政績,花了很多功夫去做工作。要管住的是那些給“院士”稱號附加太多利益、把院士捧得過高的人。

  “我們這些人,對‘跑院士’的人不齒,見都不見。評新院士時還是非常嚴格的。反過來說,院士評選上沒有這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袁亞湘說。

  “公關不見得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可能會打負分。”周其鳳告訴記者,公關很多時候會給人們留下不好的印象。

  對于院士制度改革,袁亞湘表示,院士們左右不了外界因素,從自身來講,改革就是要把國內最優秀的、各個學科有影響力的、學問上的確有突破性成果的人選進這個圈子。他覺得,個別院士、個別院士候選人的問題,不能擴大到整個制度上的問題。“你不能因為張曙光的事情來否定整個院士制度。這個邏輯是非常荒唐的。而且他還沒選上院士。”

  另一方面,袁亞湘強調,一個人能否當選院士有很多影響因素,很多優秀的人才完全具有院士水平,卻與這個稱號失之交臂。這跟諾貝爾獎總有“遺珠”一樣。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袁亞湘強調,更應盡量淡化“院士”這個頭銜。“當前的問題,還是需要大家回歸自然,淡化院士。”

 

編輯:付鵬

關鍵詞:院士 推薦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 亚洲中文第一字幕 | 在线播放日韩精品 | 一区二区性生活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