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頭條相關頭條相關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固本之舉:培育法治信仰 法治德治交融

——我國建設法治社會述評

2014年10月22日 20:52 | 作者:鄒偉 羅沙 白陽|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原標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固本之舉——我國建設法治社會述評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新華社記者鄒偉、羅沙、白陽)天下大治,是每一個人心中的社會理想,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價值目標。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法治中國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會議將對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夢想與現實之交,建設法治社會的目標和承諾,承載著億萬人民的殷殷期待,也鐫刻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共和國邁向長治久安的深深足印。

  培育法治信仰——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

  2014年8月,重慶巴南區。

  因為一起林權糾紛,農民李世榮一紙訴狀將區政府告上了法院。出乎他意料的是,開庭當天,坐在被告席上應訴的正是區長陳剛本人。

  “我對群眾用法律而不是上訪的方式維權表示感謝。”在庭審最后陳述階段,陳剛由衷感言,“這是群眾民主法治意識增強的結果,也給我們政府公務人員敲響了依法行政的警鐘。”

  憲法和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

  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指出:“只有保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憲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眾,憲法實施才能真正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

  憲法和法律的實施,源自全社會對法律的信仰。

  “營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會氛圍,需要引導公民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養成遵紀守法和用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說。

  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走過來的。

  深耕歷史土壤,我們有“奉法者強則國強”的法治宣言,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法治原則,也有商鞅“徙木立信”的法治實踐……中國從來不缺少法治信仰的種子。

  今天,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將法治社會建設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進軍中,始終高揚法治旗幟,對改革與法治“破”與“立”的關系作出了科學論斷。

  按照中央部署,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著力提高立法質量,扎實推進涉及改革的法律立改廢,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改革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李林認為,民主立法絕不僅是被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是主動引導民眾對于立法的合理期待,增強民眾和社會對于法律的認識和信仰,使立法過程成為倡導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等價值理念的過程。

  從廢止勞教制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到全面推進審判流程公開、健全錯案防止糾正和責任追究機制……一系列改革舉措,為法治社會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培育法治信仰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來,上海、廣東、吉林、湖北、海南、青海,6個省市司法體制改革先行試點,漸次推開。

  完善司法責任制,既賦予法官、檢察官相應的職權,又落實法官、檢察官的辦案責任,強化監督制約。推行主審法官責任制、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打破層層審批的行政化做法,“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加大司法公開力度,生效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按照司法職業特點,讓法官檢察官、司法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各歸其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為司法改革確立了最高目標。”王利明說,只有深化司法改革,切實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才能促進和保障司法公正。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依法治國 法治中國 法治信仰 憲法至上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偷偷做久久久久免费网站 |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 色综合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综合色区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v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午夜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