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頭條今日頭條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心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紀實
銘記囑托——民族地區干部群眾按照黨中央確定的政策方針,堅定信心、扎實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闊步向前
打造“中國最美鄉村”!一年來,懷著這一夢想,十八洞村駛上了“甩掉貧困帽子”的快車道。
去年,總書記到這里考察時,村里還是出行不便的泥土路,村民住的還是簡陋房。如今,在當地自力更生下,具有鄉村風情的石板路已經修到每家每戶門口,村里制定的改房、改廚、改廁、改浴、改圈“五改”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族干部群眾深刻領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千方百計加快發展,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這是真金白銀的投入——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同比增長10.5%,中央財政安排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專項資金、興邊富民行動專項資金、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專項資金比2012年分別增長13.1%、50%和53.8%。
這是實實在在的政策——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對口支援力度、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等既有優惠政策持續發力。各地各部門加大“火力”,通過扶持民族地區中小企業發展,推動民族地區資本市場建設,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開展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攻堅戰等舉措,推動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上快車道。
得益于中央財政大力支持,民族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廣西高鐵、拉日鐵路、墨脫公路、獨龍江隧道相繼開通,“西藏三峽”旁多水利樞紐首臺機組實現發電,川藏電網聯網工程開工建設……為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提供了“生命線”和“加油站”。
乘著扶助政策的“東風”,民族地區主要經濟指標成績亮麗:去年,民族8省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10.7%;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13.9%和10.5%。
一項項民生措施,為民族地區奏響富民強音。
今年4月,習近平在新疆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干村考察時,維族村民肉孜老人向總書記聊起了自家的“發展賬”:“黨的惠民政策非常多,小孩上學有營養補貼,老人看病有醫保,搞農業有良種補貼、農機補貼,保障性住房也有補貼,十個手指頭都數不完……”
教育規劃綱要重大項目對民族地區給予重點傾斜,優先支持民族地區研發基地和創新平臺建設,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戶戶通工作大力開展,優先在民族地區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民族地區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國有工礦林區墾區棚戶區改造和老城區棚戶改造等支持力度繼續加大……一個個“傾斜”“優先”,彰顯了黨和國家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的決心。
一朵朵團結之花,為祖國大地平添幾多風采。
2009年,習近平在新疆尉犁縣興平鄉達西村考察基層黨建工作。5年后,達西村黨支部書記沙吾爾·芒力克和全體村民在給總書記的來信中細數了近年來家鄉發生的新變化:“我們村的黨支部就像吸鐵石一樣,把大家緊緊地團結在一起……村里的維吾爾族和漢族老百姓相互學習語言,互相幫助……鄉親們就像沙漠的胡楊一樣根連著根、心連著心,就算有一塊馕也要掰開來大家一起吃。”
達西村的故事是當前民族團結的生動寫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不斷為促進“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提供正能量,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營造出團結友愛互助和諧的社會氛圍。
從天山腳下到武陵山區,從戈壁大漠到塞外草原,新一屆中央領導同志的殷切期望,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各族群眾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干勁。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考察時,聽到81歲的牧民瑪吉格反映,有的牧戶在用電、通行上還有些困難,當即要求當地黨委和政府作出規劃,努力加以解決。
不久前,記者來到瑪吉格家。老人高興地說,她所在的嘎查村82戶人家中已有30戶通了電,當地黨委政府承諾,要在3年內全部實現牧民通電。
問老人還有什么愿望時,老人回答:“我現在的最大愿望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繁榮富強!”
幸福的歌兒唱不盡,美好的夢想在前方。
放眼中華大地,民族團結之花處處綻放;傾聽村村寨寨,民族進步之歌格外嘹亮。圓好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團結夢、共筑各民族走向現代化的發展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
編輯:付鵬
關鍵詞: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 民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