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頭條今日頭條
守衛精神家園 傳承民族血脈
——全國政協委員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言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 葉小鋼:
完善傳統文化教育關鍵在美育
(一)如何完善?
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脈。如何完善?我認為要做到五個字:講、棄、存、揚、活。
講——講清楚什么是優秀傳統文化。文物典籍、傳統技藝、節日民俗等都是傳統文化,但不全都是優秀的。什么是優秀?那就要超越時代、普遍適用、利于當下。核心在于精神,這是文化的魂。
棄——不好、不利于當下的文化行為及思想要剔除。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觀念;“唯女人與小人難養”的性別歧視;春節放煙花鞭炮污染空氣環境的不良民俗等。
存——寶貴文化遺產要去粗存精、去偽存真,要保存。存的方式有三種,物態、活態、虛擬。保存的目的是留據存根,要求真求全,因為有些現在來看是無用的,不代表對將來的子孫是無用的。
揚——具有普遍適用價值的東西要弘揚,要創新。比如傳統民俗,春節意義在于家人團圓,體驗人倫和睦與溫情;清明節的意義在于銘記先人之德;端午節在于弘揚愛國精神與民族大義;教師節在于發揚師道;母親節在于弘揚孝道,等等。這些雖是抽象觀念,但卻是行為的靈魂,文化的精髓。在形成共識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聚集民智,創造大家普遍接受、樂于參與的新文化、新民俗。
活——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是強調體驗和整體,強調正心誠意、知行合一的樂感文化,教育方式必須生動鮮活,教育效果必須讓心靈快活。孔子講“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梁啟超講“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我認為,美育是一種發展人的感性素養為主體的生命教育和人生觀教育,以美育人,美育是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關鍵。
(二)如何開展?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等傳統文化觀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立德樹人”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宗旨,要在國民美育或藝術教育中將這一宗旨作為宏線貫穿其中。
要寓教于“樂”,要優先選擇具有普遍適用性、成效顯著、大家喜聞樂見普遍接受的美育方式進行教育,比如吟誦、吟唱、戲劇、動漫等。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科技手段與傳播渠道,讓可觀可聽可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校園與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角落。
全面梳理散落各地的教育資源,充分吸納整合各類教學經驗與研究成果,使之數字化、系統化,通過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手段建設全民關注、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文化教育資源庫。
納入國民美育系統,從教學指導綱要的制定、師資隊伍的建設、課程設置、教材開發、教學成績評估等各方面進行升級完善,讓學校藝術教育成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陣地。
堅持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堅持課堂教育、課外教育和遠程教育相結合。在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的同時,發揮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力作用。
習古而不復古,古為今用,學以致用,要將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精髓融入時代語境,使之成為普遍認同、喜聞樂見、廣為流傳的時代先進文化。
(三)如何保障?
建議教育部成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育處,領導組織全國美育教育工作,制定實施全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育教育指導綱要、教師培訓、教材與課程體系建設。
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中央文明辦、財政部、發改委等相關部委及重點高校和研究部門要盡快協同共建一個智庫機構——“國家美育中心”,聚合優勢資源、吸納杰出人才,形成學術高地,執行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一國家重大攻關課題項目,為改進美育、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學術支持、實踐引領、決策參考。
在國務院支持下,可由國家美育中心具體建設一個門類齊全、內容詳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遠程教育課堂與公益性開放式數字教育資源庫,讓禁宮里的文物、大地上的遺產、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讓優秀文化的精神、專家學者的智慧、民間藝人的絕活傳播開。
編輯:付鵬
關鍵詞:傳統文化 精神 中國 文化 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