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你言我語
探訪中國最后一批自梳女:年輕時為掙錢錯過結婚
延展·命運與時代關聯
經濟獨立決定不嫁
據廣東省婦女聯合會婦女研究中心主任曾女士介紹,自梳女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區,以南海、番禺和順德為主,極少部分分布于中山、肇慶地區,產生于清朝后期。據《順德縣志》記載,當時,順德蠶絲業發達,許多女工獲得經濟獨立,她們渴望自由的同時,也被工作所束縛,情愿終身不嫁。番禺、東莞等地的自梳女情況也與順德相仿。
“她們這一種群體的形成,和當代大齡剩女有相似之處。”曾女士分析,究其原因,是因為女性在經濟上得到了獨立。她們不用依靠別人,可以自立,便有了選擇自己生活的成本,同時又擔心婚姻會束縛她們的自由,婚后生活會影響到個人前途。這種行為本身,在當時是非常進步的。
自梳風俗日漸衰落
過去“自梳”,需要有特定儀式。先由族人擇吉日,請德高望重者主持祭祖,然后舉行“梳髻”儀式,自梳女將自己的辮子挽成發髻,表示永不嫁人。
儀式既悲壯又喜悅。儀式當日,還要擺上幾桌酒席,請親朋聚會,以示公眾。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制度和習俗徹底破除,自梳這一風俗日漸衰落,新的自梳女不再出現。
直到20世紀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蠶絲業逐漸衰落,年輕女性失去了可以立身的職業,聽說到南洋打工收入豐厚,遂結伴前往。許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沒有談婚論嫁。到五六十歲時,便買來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為了自梳女。
“這就是中國最后的一批自梳女。”曾女士說,在當時,她們還被稱作“媽姐”或“姑婆”。比如,現年96歲的歐陽煥燕,也是沙頭村人,她就曾在著名華僑陳嘉庚的家里工作過9年,直到日軍侵略新加坡,陳家回重慶。歐陽煥燕又到了后來擔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家里當工人,并前后在李家工作40多年。
返鄉之后安享晚年
曾女士稱,目前,廣東僅剩的幾十名自梳女,是中國最后一批自梳女。2011年婦聯的一次調研顯示,明確登記在冊的自梳女不足50人,年齡在85歲到90歲之間。隨著各項政策的逐步完善,自2010年起,自梳女們開始主動提出恢復國籍。很快,廣東省僑聯開始幫助她們辦理相關手續。
現在,除個別老人未能提供恢復國籍的必要材料外,幾乎已經全部恢復了國籍。擁有國籍后,民政部門的一些優待政策,也很快跟了上去。“由于珠三角地區經濟較為發達,各級政府對自梳女都有不同的優待政策。”曾女士稱,包括普通空巢老人的公共服務,自梳女也都能夠享受。自梳女的命運與時代的發展有很大關聯。現在,她們正在安度晚年,享受著安靜平和的生活。
對話“我們都想自強自立”
京華時報:為什么選擇做自梳女?
黃月蓉: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流傳著關于女孩子嫁人的歌謠,歌謠里說嫁人后日子會很艱難。那時候,也真的是這樣。很多姐妹都不想做受氣的媳婦。最主要的是,我們都想自強自立。
京華時報:沒有結婚后悔嗎?
黃月蓉:不后悔。其實,那時候工作有錢掙,就覺得挺好的。而結婚還要給別人生孩子,我接受不了。另外,給人家打工做媽姐,也很少有機會能接觸到外面的人,當然也就沒有人追過我。我早就說過,我是不結婚的,我要自立。姐妹們也有人后悔沒有結婚,但是我覺得,這不是她們真實的想法,在她們的心里,還是喜歡自己養自己的。
梁潔源:我的父母生了12個孩子,后來只剩下4個,2男2女,我是最小的一個。以前,那些地主想追求我,我不去見他們。他們老想追求我,那時候我長得很漂亮,但我根本沒有結婚的想法。
京華時報:現在怎么看待自梳這種現象?
黃月蓉:我們自梳女只是一段獨特的歷史,我們不結婚不是因為排斥男人,也不恨男人。我們去南洋打工,也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這在當時,是很正常的情況。這是一種社會現象吧。
編輯:羅韋
關鍵詞:自梳女 深圳 南洋 黃月蓉 媽祖 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