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你言我語
“小胖子”縣的困擾:從“靠山吃山”到“靠水無水”
導言:
近日,一位湖北省宜城市農村的讀者在來信中表達了對生活區域環境及水污染的擔憂———水源緊缺、水質下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與生產。我們注意到這一困擾或許不僅僅存在于某一個地區,近年來的全國兩會上,每年都有多位全國政協委員提交提案關注農村環境污染與治理。今年,全國政協委員邱立成更是發出強烈呼吁:把環保與治污重心向農村轉移。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我們農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我們看不懂GDP增長,我們只看得見身邊環境的急劇惡化和水資源的逐漸緊缺。近來,我們身邊開始出現沒有水灌溉的情況,一些地區甚至到了沒有水喝的境地,這到底是怎么了?
從“旱改水”到“水改旱”
當年靠農業“發福”的“小胖子縣”湖北省宜城市,如今農業已漸漸失去支柱地位,蓬勃發展的工業正在為該地區的發展注入新的經濟動力。“農民不種地,渾身都無力”,近年來,筆者所在的村里已經有近百戶人家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農田,地少了,農民就更加疼惜土地,偏偏因為水的原因,農田卻飽受折騰。
在我村八組有百畝農田原來是旱田,后來百里長渠建設了支渠,農民們高興地將旱地改成了水田。去年春天,因工業占地破壞了支渠灌溉系統,這些水田無水可用,村里出錢打了兩口機械深井,專門灌溉這個片區,但因為地下水源太少,根本不夠灌溉那么多田地,農民們無奈又將其改成了旱田。但是,這百畝農田卻仍要繳納相關水費,鎮政府與上游水庫協商減掉工業占田的計費面積,但上游水庫仍按原有畝數收取水費,當地的農民怨聲載道。
從“靠山吃山”到“靠水無水”
我親家所在的村曾因泉源豐富而得名,村民們靠著山地養羊,靠著泉眼種田,日子過得美得很。今年春上,泉眼干了,不僅水田種不成了,在偏僻一點的地方,甚至喝的水都沒有了。
該村四組村民,原來的用水來自山上的一眼清泉,村民自己用水管引到山下,供給14戶人家日常用水。從去年冬天開始,泉眼里的水漸漸變細變小,到今年農歷二月已完全斷流,這14戶人家陷入了無水可吃的絕境。連最大的一眼能夠灌滿300多畝水庫的“蝴蝶泉”水量也減了半。我們請來了宜城市水務局的專家進行了勘測,他們確定了地下水系異常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因為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泉水回流;二是因為生態平衡遭到破壞,造成無泉可涌。
從“生命之源”到“污染之源”
我在蠻河(漢江重要支流之一)邊生活了幾十年,深深地感受到它的變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八十年代引水灌溉,90年代水質變壞,21世紀魚蝦絕代。如今的蠻河水早已不能飲用,我們村是2010年安裝的自來水。最近,飲用水污染事件時有發生,蘭州的水苯含量超標事件讓我們這些喝著自來水的農民也開始擔心起來。宜城市的取水口上游就是襄陽市的污水排放口,只知道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已經非常嚴重了,我們喝的水干不干凈、標不標準,我們沒有確切的答案。我們還是漢江中段,那漢江下游呢?拿我老家宜城市孔灣鄉來說,這里是工業聚集區,許多化工、造紙等重污染企業都在該地區落地,許多親戚在外找到打工的出路后,都不愿再回家鄉,年逾50歲的陳大哥說:“都這么大歲數了,哪個愿意背井離鄉?這里的水我都不敢喝,我還是怕啊!”
水,與我們老百姓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何時才能不再讓人困惑讓人憂。
原標題:農業“小胖子縣”的困境——
農田無水可灌 農民有水不敢喝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農民 宜城市 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