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樂觀社會
89歲退休老教授照顧癱瘓妻女49年:我在一天就會守著
70年風雨,他為老伴兒撐起一個完整的家
1947年,黃魁吾考入河南大學;1949年,他留校任教,直至1989年離休。
2003年,因為黃老先生一個人已經無力照料女兒,他不得已先把女兒送進了老年公寓;隨著體力的不斷衰弱,2006年,黃老和妻子和女兒在老年公寓再次“團聚”。因為妻子和女兒生活都無法自理,老人現在每天的生活中心就是在護工的幫助下圍著母女倆“轉”。
穿衣、擦洗、清理、喂飯……年年歲歲,日日夜夜,別人看著都覺得太辛苦,可老人說:“一勤天下無難事,一懶世間萬事休。”
黃魁吾的老伴兒該輸液了,由于血管老化,輸液時針頭只能扎在老人的腳背上。打針時,他怕妻子腳凍著,小心地用毯子避開針頭,仔細地包好;他怕針頭歪掉,就始終用手托著妻子的腳,一只手酸了,再換另一只。輪椅上的老人,白發剪得短短的,看向周圍一切的眼神空洞,患腦萎縮多年的她,早已忘記了所有的人,包括孩子和丈夫。
“去年是我們結婚70周年!”黃老先生說,自己和老伴兒是“娃娃親”,結婚前沒見過面,但這么多年來,兩人很少有爭執,幾乎從未吵過架。“我跟老伴兒說過,我們是天作之合,她聽了總是笑。其實,這個家在她生病之前,里里外外、大事小情都是她一個人料理。不僅要照顧女兒、侍奉母親,還要照顧我的兩個妹妹上學。”說著,黃老先生的聲音漸漸低下去,他深情地望向老伴兒,“老伴兒她這輩子跟著我沒少受苦,現在,我能為她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有我在一天,我就會守著她們母女;萬一我不在了,丫頭和老伴兒我已經托付給了大兒子,也給她們備好了生活基金,也讓她們的生活有保障。”陽光靜靜地灑進房間,灑在墻上一張泛黃的照片上,照片中,黃老師筆直地站在妻子和女兒身后,雙手自然地搭在兩人的肩上,臉上是幸福的笑。
送走102歲的母親,85歲的他不再是“孩子”
黃先生說,4年前,85歲的他也是“孩子”,因為那時,老人102歲的老母親還守在身邊。
“80多歲的老人喂100多歲的老母親,我們作為身邊的人都感覺心頭熱乎乎的。”曾經護理過黃魁吾母親的工作人員說,黃老的母親病重時,他總是從自己手中“搶”過飯碗,一口一口地喂給母親吃。
黃魁吾經常說,自己盡孝的時間不多了,能做得來的一定要自己動手。有時候老太太脾氣不好,不肯吃飯,一頓飯要分成五六次來喂,黃老也從不厭煩,總是耐心地把飯熱了一遍又一遍。
一天早上,當他如常幫臥床的母親翻身時,卻發現媽媽已經安詳地去了。失去至親的黃老先生并未過分悲痛,他說:“生與死本就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人死后又歸為物質,回到世界中去了,不過換了種形式而已。”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癱瘓 腦癱 照顧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