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樂觀社會
中國民間首向日皇室追討文物 要求歸還唐代“鴻臚井碑”
大量研究證據十分確鑿
童增說,之所以最先選擇追討唐鴻臚井碑,是因為國內若干學者對該碑進行了大量研究,掌握了日本掠奪該碑及其現存處所等大量證據,“碑什么時候從中國搶走的,最早存放于中國何處、現存于何處等,證據非常確鑿,有利于追討成功。”
據了解,中國國內學者早在多年前就已成立了唐鴻臚井碑研究會,對唐鴻臚井碑進行歷史研究,包括碑的歷史價值,以及流失到日本的過程等。
日本曾表示,唐鴻臚井碑已被列為日本國家專有財產,不允許隨便進入參觀。
記者了解到,白城師范學院原圖書館館長教授、學者王仁富研究唐鴻臚井碑已有20多年,2011年他寫信詢問“唐鴻臚井刻石的安危”,日本皇宮回函確認唐鴻臚井碑安全無恙。這也是百年來,日本皇宮首次就唐鴻臚井碑現狀予以公開回應。
而此次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要求日本皇室歸還唐鴻臚井碑,這也是中國民間首次公開向日本追討文物。
童增介紹,文物被搶奪也屬于戰爭遺留問題。而對于該問題,國際法早有規定,早在196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戰爭罪及危害人類罪不適用法定時效公約》規定,“殘害人類戰爭罪,不論其犯罪日期,不適用法定時效,可以永遠追究其責任。”
追討文物國際已有先例
童增介紹,追討被搶文物早已有成功的例子。據介紹,公元1592年后,日本入侵朝鮮失敗,朝鮮建立“北關大捷碑”。日俄戰爭爆發后,日軍將此碑掠奪到日本,幾乎與唐鴻臚井碑同時期被掠走。
從1970年開始,韓國民眾就積極努力地要求日本歸還“北關大捷碑”。經過長達近35年的努力,2005年5月,韓國政府正式要求日本歸還此碑,同年日本正式將此碑歸還韓國。
“被掠走的歷史文物,曾經屬于中國,現在卻存放在日本,給中日關系帶來嚴重的傷害,于情于理于法都不適宜,理應物歸原主、完璧歸趙。”王錦思說,我國的唐鴻臚井碑比韓國分量更重,體積更大,時間更早,意義也更巨大。
他表示,如果通過民間努力不能促成文物回歸,聯合會還將參照韓國討要“北關大捷碑”等國際先例,請求政府出面,“唐鴻臚井刻石到今年整整是1300年的歷史,我們希望它能早日回來。”
編輯:曾珂
關鍵詞:民間向日本追討文物 歸還唐代鴻臚井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