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樂觀社會
告別“宅門”
無錫市北塘區青少年事務社工施燕第一次見到王蒙時震驚了。10多歲的大小伙子,一米八幾的個子,竟然坐在母親的腿上。而且由于常年蝸居在家,不鍛煉身體,不出門曬太陽,甚至連床都不下,王蒙瘦成了一片紙,體重只有53公斤。王蒙并非個案,這樣的閑散青少年還有很多,“學校管不了、家庭無力管、社會無人管”,他們與社會主流群體的隔離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和“死宅”的生活說再見
王蒙的父母很早就離異了,吸販毒的父親對他沒能起到監護作用,是爺爺奶奶一手把他帶大。3年前王蒙還是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甚至有很大的希望考上江蘇省無錫市最好的高中。但爺爺的去世加之腿傷休學一年,王蒙的成績大幅下滑,有了厭學情緒,提出繼續休學,沒想到這一休就不愿意再邁出家門,成了一個輟學在家、游手好閑的閑散人員。為此母親辭了工作,回到家里照顧王蒙,仍然沒能改變他的狀況,不僅如此,他變得越來越難以溝通,還產生了戀母情結。萬般無奈的母親只好求助于北塘團區委。
對于王蒙來說,當務之急是解決心理問題,在社工的陪同下,王蒙去了精神病醫院,也咨詢了心理專家。然而他很排斥,拒絕治療,也拒吃抗抑郁藥物。于是,社工決定要從改變他的生活環境開始。北塘團區委組織了各種社區活動,邀請王蒙參加。一開始王蒙必須由母親陪同來,躲在一邊看。慢慢地他開始嘗試和社工交談,并且愿意參與活動,再到后來,自己不用母親陪伴,踴躍地參與。
心里的戒備一旦放下,改變容易多了。王蒙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不想再躲在家里,只是學校他不再愿意去了,在社工的幫助下,他開始學做一名花匠。每天早晨6點半出門,坐一個半小時公交車才能到工作地點南方泉古鎮,王蒙卻干得津津有味,在這里他找到了久違的成就感和存在感。
但社工并不滿足,他們希望王蒙走得更遠。他們幫王蒙介紹去工廠打工。這次打工,令王蒙的思想沖擊很大,一起打工的大學生向他講述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帶他去江南大學的校園里感受氛圍,向他傳遞的理念也和花草的老師傅們完全不同,所有都令他心馳神往。
“我們幫他改變了微環境,先是家庭的微環境,然后是朋友的微環境。后來他和母親主動提出要繼續讀書。”施燕這樣解釋她們的工作方式。
如今的王蒙早已告別了“死宅”的生活,在北塘團區委的幫助下,成了一名計算機系的大專生。不僅如此,王蒙還成了北塘社區的活躍分子,他熱衷于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其他青少年,為的是讓他們不再向自己一樣浪費青春。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青少年 閑散 就業 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