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畫里有話畫里有話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祭奠遇難親人 77年思念從未停止
12月2日,幸存者楊翠英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哭墻”前祭奠在1937年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親人。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國家公祭日)楊翠英:靠剃光頭發、臉上抹鍋灰而活下來的幸存者
新華網南京12月2日電(記者蔣芳、蔡玉高)“親愛的爺爺、父親、弟弟、堂哥:我來看你們了,你們離開我77年了,我對你們的思念從未停止……”89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楊翠英2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哭墻”前,念出了這篇祭文。
她一邊哭著,一邊將哭墻上父親楊學文、舅舅楊賢營的名字一遍遍地指給人看,嘴里還喊著“楊小寶在哪里?那是我可憐的弟弟啊,就因為哭鬧被日本兵用腳活活踩死……”
問楊翠英,你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她會回答:“我遭了多大的罪啊!我過得苦??!”她的女兒說,老人一輩子都沒能走出親人遇害的陰影,只要回憶觸及那段過往,她一下子就會大哭起來。
跟每一個經歷過南京大屠殺的人一樣,幸存者楊翠英的故事極為慘烈。1937年,正在讀小學四年級的12歲的楊翠英,跟隨父母在日軍占領南京前,躲進了大方巷難民收容所。
日軍侵占南京時,留在南京的外僑代表以原金陵大學等處為中心,在城內設立了“國際安全區”,占地約3.86平方公里,內設25個難民收容所,收容難民約25萬人。楊翠英和家人所在的收容所,就在“國際安全區”內。
“都說國際安全區里很安全,但日軍還是會來蓄意滋事。”楊翠英回憶說。她忘不了12月14日中午,日本兵沖進了她家藏身的難民棚,將父親和舅舅當做中國俘虜兵強行抓走,理由僅是他們的手上和肩部有老繭。作為種地的農民,因扛扁擔和拿鐮刀而長出的老繭,成為唯一的“罪證”。
在安全區失去了至親,12歲的楊翠英剃光了頭發,臉上抹上了鍋灰,艱難地存活下來。
“愛哭”的楊翠英有要強的一面。與很多幸存者不同的是,楊翠英識字。雖然出生在農民家庭,但父親從小就送三個子女上學。如果不是“跑反”,楊翠英和兩個弟弟應該至少念到小學畢業。
雖然生活艱難,但楊翠英把子女的教育看得十分重。67歲的大女兒楊懷清說,家里的孩子都聽媽媽話,都念到了大學,甚至是碩士畢業。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南京大屠殺 國家公祭日 哭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