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紀錄片人要把腿伸到別人田里去”

2014年06月16日 10:25 | 作者:黃小河| 來源:東方早報
分享到: 

  ■ 電視節白玉蘭論壇紀錄片大師班、專題討論舉辦 各路專家為產業發展支招

 

  在剛剛落幕的電視節白玉蘭論壇上,有關于紀錄片產業的討論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隨著上海紀實頻道、北京紀實頻道陸續上星之后,中國紀錄片行業不僅“打開了天窗”,也面臨著“更大的風雨”。紀錄片行業的領頭羊們認為國際化不再是盲目“跟風模仿”,在市場上他們更愿意“求同存異”,也更急迫地需要“落地”去思考行業內的“實際問題”,為未來中國紀錄片發展贏得更多籌碼。

 

  “多種藝術融合才是殺出一條血路的方法”

 

  從紀錄片的創作、傳播以及回饋大眾的角度,紀錄片產業該如何更“生態”地健康發展?12日,在“中國紀錄,世界關注——建立國際化的中國紀錄片生態產業鏈”論壇上,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副總監周艷覺得“生態產業鏈”這個詞非常好,“生態是可以自我造血的,而不是今天就要立竿見影,一錘子買賣。”她認為需要像《舌尖》這樣的品牌產品,也需要更大眾的產品,還需要一些個性和藝術化的產品,“只有當我們不同層次的產品群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們才能夠說我們做了一些產業化的探索。”

 

  而對于相同題材“更高級”的表達,上海紀實頻道藝術總監應啟明舉了一個例子。在去年廣州紀錄片大會上,他看了荷蘭紀錄片《馬丁的聲音》,這部只有20分鐘的作品討論的是一個失聰的孩子是否需要做手術恢復聽力。“如果這個題材放在我們中國來做,基本上離不開三種思路:一、講殘疾孩子怎樣自強自立;二、用社會上的歧視來表達社會對他們不公平;三、社會各界、政府怎樣對這個孩子進行關心。而荷蘭導演則講述了一個故事,更加開放性地思考,讓我們去想一個失聰孩子重新恢復聽力是否真的是件很好的事情。”應啟明提到了片中有3個細節:失聰孩子做了手術后聽到了馬路上有喇叭聲,以前沒有聽到過,很不適應;手術后他跟正常的孩子有了更多的交流,但從前和他要好的失聰女孩子卻離開了他;他最后在體育場看足球比賽,足球比賽是一片的嘈雜聲。“其實從這個片子里我又多了一層思考,世界上有很多垃圾信息。到底好不好? 西方強調上帝,他失聰可能也是上帝的安排,是不是一定要把他轉過來?這個紀錄片的表達是不一樣的,跟我們一般人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大一樣。”應啟明表示,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理解,引起爭論,那就是好東西,因為這才能成為藝術,否則就成為一個宣傳品。

 

  在“紀錄片的新聞性”大師班里,有著各種國家級頭銜的中國紀錄片制作人梁碧波也提出了“多種藝術的融合是紀錄片殺出一條血路的方法”。“賈樟柯當時拍了《小武》,就是用紀錄片的方法,坦率說,當時我沒有覺得不得了。”他認為紀錄片人“也要把我們的腿盡量往別人那邊伸”。“前不久有一部美劇《紙牌屋》,那哥們演著演著,就是對著鏡頭說一段,“這不就是采訪么,這還是伸到我們田里面來了,所以我建議各位把我們的腿盡量也伸到別人田里去。”

 

  “紀錄片和歲月結合起來,才能顯出它的價值”

 

  SMG藝術人文頻道首席導演王小龍是紀錄片業內的“老法師”,他認為現在很難判斷一部紀錄片的好壞高下。“上世紀70年代,安東尼奧尼到中國待了20多天。在一種比較困難、障礙重重的條件下拍攝了《中國》;前不久在上海發現了一個猶太人拍攝的一批民國時期的照片,引起了媒體的轟動;今天我們去看《中國》,要比當時安東尼奧尼在鏡頭后看到的更多,那個猶太人真的是一個偉大的人嗎?他當時可能就是拍照片而已,但今天的人,看到過去的影像,就會很感慨。”王小龍認為紀錄片的價值是與日俱增的,“這里面是時間起的作用,歲月的附加”,他覺得現在拍一個照片,拍一個鏡頭,“誰知道十年后會不會成為一個經典照片?”

 

  關注人,關注社會,現實題材一直以來是上海紀錄片的特色。“1993年的上海紀錄片,講民工的問題,有《毛毛告狀》,講臺灣的問題,有《重逢的日子》,講城市建設的有《大動遷》,你現在看這些片子,就能知道1993年的上海是怎么樣的。”紀錄片導演干超說,“但過10年以后,打開電視屏幕看2014年的上海是什么樣子的,我們卻拿不出這樣的片子來,我們不能告訴將來的觀眾10年前的上海,20年前的中國是什么樣子的,我覺得我們紀錄片人是失職的。”

 

  新媒體正改變著紀錄片

 

  視頻網站近幾年的迅猛發展也讓紀錄片的觀看方式隨之改變。從2012年到2013年,互聯網對紀錄片有一個明顯的變化,購片量和價格在降,自制的片子在增加。愛奇藝運營副總裁耿曉華認為從去年到今年,更多的變化是在于“跟紀錄片領域的結合度以及結合方式”。“在項目立項這個階段我們就會進入。比如說像前期的聯合贊助的方式,聯合去招商,對于紀錄片感興趣的客戶還是有很多,本來品牌的特質和紀錄片的結合就有這種意愿,再加上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對于這個項目,最終完成的是和整個創作團隊一起幫助企業達到它的品牌宣傳的目的。這也是我們最近這一兩年在探索的。”

 

  優酷土豆集團副總裁李黎談到了最近一檔網站自制真人秀節目《侶行》,“《侶行》是不但被奔馳冠名,還做了其他一系列延伸產品的開發。”

 

  “從互聯網一出來的時候,就帶著一個天生的非常棒的特征,就是互動。”耿曉華認為互聯網互動的表現是非常多樣化的,“我們在看《舌尖》播出的時候,有大量對于這個紀錄片拍得好或者拍得不好的評論,從這個上面也能看到大家對于這個片子的反應是怎樣的,我印象比較深的應該是第二部第四集,很多吐槽的評論,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用戶的反饋,這就是互聯網互動特征的方式,讓創作者知道自己的片子在用戶層面上大概是什么樣的反應,對于我們未來的再次創作,才可能有更好的幫助。”

 

  未來,新媒體是否會改變紀錄片的形態,電視紀錄片、電影紀錄片是會有不同的分流還是會界限模糊也都不可預期,不管中國紀錄片從業者面對“國際化”、“新媒體化”將如何接招 ,本屆上海電視節的紀錄片評委會主席克里斯·麥克唐納德最后總結說,“一個成功的紀錄片必須能夠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如果你的影片非常沉悶,你當然不可能取得成功。你必須在某種程度上滿足觀眾的胃口,讓他們哭,讓他們笑,讓他們生氣,讓他們高興。終究,紀錄片必須在情感上引起人們的一些共鳴。”

 

編輯:付裕

關鍵詞:紀錄片 中國 上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三级网站免在线看 | 婷婷丁香爱丁香 | 日韩国际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久免费视频精品视频 | 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综合久久—本道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