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舌尖上的中國3》9月將開拍 聚焦中外美食對比
節(jié)目組提供了新一季的舌尖拍攝素材,本季中食物的產地、源頭將增加,故事性將降低。
《野性的呼喚》劇組人員在冰雹來臨前拍攝動物。
昨日,2015央視紀錄頻道節(jié)目資源推介會在京舉行,今年將有14部紀錄頻道原創(chuàng)作品推出播出。而《舌尖上的中國》(以下簡稱“《舌尖》”)第三季也在本次推介會上首度揭開面紗。據總導演陳曉卿透露,《舌尖3》將會在全世界的框架下來審視中國美食,在新一季中,將會把國外食物和中國美食進行比較,把中國美食放在更開闊的視野中展現。《舌尖3》預計播出時間定為2016年7月。
主打
著重中外美食對比
據悉,《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將延續(xù)前兩季的主題,以中華美食為載體,帶領大家更全面地認知中國。在此基礎上,新一季節(jié)目將視野擴展到海外,將展現豐富多彩的異域美食,并尋找中國飲食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傳和演變。另一方面,攝制組也將更多關注美食誕生的歷史背景。《舌尖》系列美食顧問蔡瀾說:“看《舌尖》前兩季時,我就想,中國的美食真棒,它對世界的影響一定要記錄下來。”而談起第三季與前兩季的區(qū)別,陳曉卿表示有著很大的不同,“蔡瀾曾說過,把中國食物放在全世界看,中國人很自豪,讓外國人通過自己食物認識中國食物會看得更確切。第三季將在全世界的框架下審視中國美食,會有更寬闊的視野,有很多國外食物和中國食物的比照。”
總導演陳曉卿透露,《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將會進行一系列的實地調研,正式拍攝將于9月全面展開,而第三季依然是7集正片加1集花絮的形式。至于此次所打出的“全球視野”概念,陳曉卿透露,諸如秘魯、墨西哥、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伊朗等國都會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取景地。而他也解釋,之所以會去這些地方,很大程度上跟中國的食物密不可分,“比如南美,就是我們所吃的紅薯的原產地。”
此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播出時,一些觀眾對于紀錄片中“美食少,故事多”的編排比例產生過很多質疑,而到了第三季,陳曉卿則透露,相應的“故事性的會少一些,更多地會去展現食物。”
新料
國內原創(chuàng)VS國外尖貨
在本次推介會上公布了陸續(xù)將在年內播出的原創(chuàng)作品,其中歷史人文類紀錄片有再現中國經典園林的《園林》,探尋漢文明生存智慧的《尋漢:中國故事》,描摹漢學在世界各地發(fā)展軌跡的《紐帶》,描述少林功夫發(fā)展現狀的《功夫少林》,訴說長城前世今生的《長城:中國故事》,首部關于中國地圖故事的《地圖傳奇》等作品;社會現實類紀錄片有展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人對財富和夢想的理解的《與全世界做生意》,記錄2014年高考的《高考》,英國著名紀錄片人菲爾·阿格蘭擔綱制作的環(huán)保巨制《云和夢之間》等;自然地理類紀錄片有:由紀錄頻道與日本放送協(xié)會、新西蘭自然歷史公司聯合攝制的《生命的力量》第二季,關注中國人跡罕至之地自然奇觀的《自然的力量》,聚焦中國兩百多種野生動物的《野性的呼喚》,記錄中國瀕危動物雪豹蹤跡的《雪豹》等。
除了原創(chuàng)紀錄片外,紀錄頻道的海外引進大片也一直備受關注,今年紀錄頻道從國際頂尖紀錄片制作機構引進的大片有:重現二戰(zhàn)場面的《二戰(zhàn)全彩實錄》,展示荒野行走極限挑戰(zhàn)的《多米尼克·莫納漢的荒野之旅》,觀察動物奇妙行為的《環(huán)球奇聞大搜索》,BBC自然歷史部巨作《BBC野性世界系列》,以及探險大片《大衛(wèi)·貝克漢姆:探索未知之境》等。
■ 行業(yè)數字
紀錄頻道是中國第一個以中英雙語、面向全球24小時全天候播出的頻道。紀錄頻道開播以來,實現了市場份額與觀眾規(guī)模同步倍增:收視份額從2011年的0.31%增長為2015年的0.61%,增長了96%;平均到達率(每天觀看紀錄頻道所有節(jié)目的人數)從2011年的4000萬增長為9100萬,提升了124%。據介紹,“紀錄頻道的播出比重占全國市場的28%,收視比重占據全國專題片市場半壁江山。一線城市與經濟發(fā)達區(qū)域觀眾對紀錄片的收視需求開始釋放,觀眾以高學歷、高收入、城市化人群為主流。”
采寫/新京報首席記者劉瑋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舌尖上的中國3》 中外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