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巧施丹青化釉彩 繼創國寶典珍藏
——記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同祿
“一進廠才發現,不是之前想象的那么回事。”不到16歲的張同祿進廠最先接觸到的是“制胎”。這與畫筆毫不相關,而是拿起來剪刀、錘子,將紫銅裁剪成銅片,敲打出不同形狀的零部件,再拼接焊成各種景泰藍胎型。需要學徒三年的張同祿,一邊干活一邊盤算著:“三年學徒期,就是第一年學制胎、第二年學掐絲、第三年學點藍吧?”不料,老師父的話卻讓他始料未及:“就這制胎,你還一輩子都學不完呢。”
有一次,為了將不規整的斜銅料取直備用,張同祿拿起剪刀卻不小心切掉一塊手指肚,至今還能看出他的左手食指比別的指頭缺了一塊。“掉了肉”的張同祿說什么也不愿再干這行了,朋友前去探望的時候一語點醒了他:“你基礎那么好怎么不去考工藝美術學校呢?”張同祿便在當年參加了考試,并一舉中第。 在系統學習了工藝美術的基礎知識和景泰藍、瓷器等工藝后,1962年,學成畢業的張同祿再次回到了原廠,那時候北京景泰藍廠已經變更成了工藝美術廠。為了鍛煉文藝干部,廠里安排他去一線做點藍上釉的工作,后來文革期間張同祿又學會了掐絲、鍍金、磨光。從而練就了景泰藍工藝的一套全活。“從古至今,景泰藍因為工藝復雜,都是分工合作,一人一道工序。除了我能做全活以外,很難找出第二個人來!”張同祿自信的說。正是在那個一廠多工的時代,張同祿不僅學會了景泰藍的全套制作工藝,還兼容并蓄地學習了雕刻、花絲鑲嵌、漆器制作等多種工藝。60年代初,張同祿設計的一件多工藝結合的藝術品,就廣受贊揚。據說,后來這件藝術品在加拿大展出,得到了外國有人的一致好評。直到這個時候,張同祿才覺得這個行業有前途,也便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景泰藍的創作上。
張同祿擅于將花絲鑲嵌、玉雕、牙雕、漆藝等其他工藝美術技法融匯在景泰藍作品中,賦予景泰藍這支民族之花、國之瑰寶以新的生命。
設計獨到,自成一家
60年代后期,有著扎實繪畫基礎的張同祿,在設計上開始推陳出新,在景泰藍的藝術表達上也越發的得心應手。然而文化大革命給張同祿帶來了不小的難題,“那時候,我們被稱作文藝黑線上的黑先鋒,許多傳統題材的花鳥、美人都不允許制作了,景泰藍也僅限于向日葵之類的圖案可以運用!”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情趣又不至于犯‘錯誤’,他就從毛主席詩詞中找出路,于是‘蝶戀花’的作品邊誕生了;“鋼花”圖案也是張同祿的創新:噴薄而出的鐵水鋼花用傳統的纏枝蓮造型串聯起來,非常雍容華麗,大家看了都很喜歡;中國古代科技的代表——地動儀經他的改良后也都成為了景泰藍工藝品。“這些樣板后來都變成了工藝美術廠批量生產的品種,在當時創造了很好的效益。”張同祿說,“前些日子去阿曼還有外國友人找我購買‘蝶戀花’呢!”
在設計創作的同時,張同祿不斷吸收牙雕、玉雕、花絲鑲嵌等傳統工藝的精髓并在70年代制作出“神鹿寶車尊”。鹿是由象牙雕成,車輪是木雕,車身是景泰藍的,車上的傘蓋是花絲鑲嵌的,用繩子在平面上拉動,小車能靈活行進,這在當年的工藝美術展覽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也奠定了張同祿多種工藝并舉的藝術風格。
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景泰藍也在對外貿易中火爆一時,張同祿也已經因為優異的工作業績當上了副長長兼總工藝師,“那時候因為景泰藍的生產成本較低,所以換匯率極高,成為工藝品中出口創匯的主力!”在這一時期,張同祿還是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1987年,他研制出新型工藝“琺瑯珀晶”,并榮獲在美國舉行的第七屆國際發明展發明大獎。比起傳統景泰藍因工藝所限只能使用紫銅制胎,琺瑯珀晶可以在任何材質上構圖,釉干后用人造琥珀罩面封閉,不必掐絲和燒制,既節省工序,又比傳統的景泰藍產品色澤豐艷。“比如景泰藍上的風景畫,如果采用掐絲,花草圖案就難免過于呆板,而用珀晶,則可以做出國畫、油畫等多種美術效果,并制成屏風、壁畫等平面景泰藍。”張同祿介紹道。1988年他因為精湛的技藝被評為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繼而成為了景泰藍工藝方面的亞太區大師!
大師早年創作的《候風地動儀》被人以5000元買走,2002年以46萬拍出。張同祿大師1977年創作的《座龍花熏》,曾流傳到南美,近年被人以450萬購回后,2008年竟在國內市場拍出1100萬的天價。
保住手藝,嘔心瀝血
時間轉眼到了2000年,由于種種原因北京工藝美術廠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張同祿這位與廠子共同走過38年歷程的工藝大師,感慨良深。面對企業破產這個不可挽回的局面,張同祿開始思索如何將手藝傳承下去這個尖銳的問題。
開始在企業家的資助下,張同祿繼續搞創作,但好景不長,資助的企業家開始向張同祿表達了收取費用的意圖,“于是就沒有繼續下去”張同祿說。接下來又有一次經歷與之類似,用張大師的話說:“他們的眼光和表情,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從此,張同祿便打定主意,“這事業還得靠自己!”于是他和合作伙伴李佩卿女士,一起籌錢開發新品。“最艱苦得時候,我們沒有燒制的爐子。李佩卿就開著她的富康,我坐在后面懷里抱著點好藍的銅胎,一邊走還得一邊噴水,趕到郊區一個朋友那燒制!”最后,正是這件燒制好的景泰藍在廣交會上為張同祿帶來了“單干”后的第一筆生意。一名臺灣客商在比較了很多工藝品之后決定和張同祿合作,然而他的條件非常苛刻:要在19天的時間里設計制作一只貔貅。張同祿藝高人膽大,他設計出了造型別致的“貔貅聚寶盆鐘”,而且在預定的期限內將制作好的精品交給客商。“這樣的一件作品,一般說來至少需要3個月時間才能完成,那時候為了信譽不得不加班加點趕制,好在最后如期交貨!”拿到成品的客商非常滿意,到現在都和張大師保持著貿易往來。
從此,張大師創立公司市場化運作景泰藍工藝品的消息不脛而走,海內外經銷商和藝術品愛好者紛至沓來,訂單應接不暇。張大師的作品至今仍是收藏家心目中不可多得的上品。
經過半個世紀的沉淀,張同祿的景泰藍作品清逸、新穎,超凡脫俗,造型多姿多彩,小不盈尺,大可丈余,或偉岸雄壯,或玲瓏秀美,或古樸典雅,或清麗自然,絕不雷同,以奇、巧、俏、美,自成一派,在工藝美術界得名“琺瑯張”。雖已成名,但張同祿卻依然孜孜不倦的探索著……
編輯:李勤
關鍵詞:景泰藍 大師 工藝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