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服貿會上遙感技術引關注 發力空間信息產業正當時
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3日電 9月1日,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宏圖”)亮相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面展現其打造的PIE-Engine時空遙感云服務平臺在氣象、氣候、城市化等環境服務領域的硬實力,吸引了眾多參展者駐足觀看。
在新發展階段,企業科技創新朝什么方向努力、向什么目標發展,是航天宏圖總經理廖通逵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作為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國內領先的衛星運營與應用服務商,航天宏圖始終致力于打造天空地一體化的監測與服務體系,而這背后的強大驅動力,無疑是來自科技創新。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航天宏圖的立業之本。”廖通逵介紹,自公司2008年成立至今,打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遙感與地理信息一體化軟件PIE(Pixel Information Expert)已迭代至6.3版本,不僅實現了遙感基礎軟件的國產化替代,而且已經成為行業中的先行者和持續領跑者。
早在2019年,中國測繪學會組織的以院士、專家為主的鑒定委員會對航天宏圖的科技成果進行評審鑒定,認為其研發的國產自主高分遙感處理系統整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多項核心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但一路走來, 自主可控這條道路并不容易。創業之初,美歐遙感圖像處理軟件占據了國內主要市場。為擺脫被“卡脖子”的局面,航天宏圖從參與國家遙感衛星減災和環境應用系統建設開始,先后承擔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重大專項、空間基礎設施“十二五”與“十三五”風云海洋氣象衛星、北斗三號工程等國家重大衛星工程的建設,穩扎穩打,不斷進行“實戰”檢驗,產品的標準化、工程化、規范化得到提升。
“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真正解決實際問題,最終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在廖通逵看來,堅持國家需求導向就是航天宏圖科技創新的選擇方向。
PIE-Engine是航天宏圖于2020年打造的國內首個遙感云服務平臺,對標的是美國谷歌地球引擎,不但提供國外的陸地資源衛星系列、哨兵衛星系列等衛星遙感數據,還提供國內的高分系列、環境系列、資源系列等衛星遙感數據,集成了大量的遙感通用算法和專題算法,在國產數據適配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
“不到2年時間,這個平臺就已積累了80000多注冊用戶,7000個左右的日活躍量。”這樣的成績也印證了廖通逵“產品處于快速成長期”的說法,市場和用戶十分認可。
憑借高質量的科技供給,航天宏圖的產品和技術服務于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應急管理、氣象、海洋、水利、農業等多個行業部門,基于衛星遙感、北斗導航應用技術,一方面支撐政府機構實施精細化監管和科學決策;另一方面,服務金融保險、精準農業、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等企業用戶,提供空天大數據分析和信息服務,同時,還為其他有關部門提供目標自動識別、精確導航定位、環境信息分析等服務。
深耕如此眾多領域,如何保證高水平滿足不同應用領域的多樣化需求?對此,航天宏圖制定了通用性和專用性并舉的“雙擎”戰略。
“在技術體系架構層面,航天宏圖研究院的專家們致力于研究解決行業間的共性需求,如遙感數據的存儲、計算等。同時,在人才體系搭建方面,則要把每個行業扎深扎透。”廖通逵說,行業專家與客戶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創造價值的過程。
談到打造企業的獨特價值,廖通逵介紹,航天宏圖正在搭建“數據+平臺+應用”三位一體的架構,即將成為空天信息產業中唯一打通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公司。依靠目前布局發射的干涉SAR遙感衛星,結合已經搭建的無人機體系,就可實現上游數據的自主采集和獲取,能夠根據用戶需求定制化生產數據,中游有以PIE-Engine為核心的中臺,下游有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300多個地級市,十余個不同行業的應用網絡。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航天宏圖也是行業內少數開展國際化業務布局的企業,在全球有十余個分支機構,海外訂單逐年增多。“沿著‘一帶一路’走向全球,實現讓中國人的遙感軟件PIE服務世界是我們的愿景。”廖通逵說。
如今,作為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空天信息產業正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展望未來,廖通逵認為未來行業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一是以大安全為核心的應急管理,二是以實景三維為核心的數字交付,需要加大投入和持續發力。為此,航天宏圖正致力于從軟件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為以時空數據為核心的數據運營商,塑造更多發展優勢,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如何利用科技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科技改變世界,遙感走進生活’將是我們不變的使命。”廖通逵說。(邢艷嬌)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航天 宏圖 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