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把“煩心事”辦成“暖心事”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政協“我為群眾辦實事—委員在行動”活動小記
人民政協網綿陽7月27日電(通訊員 肖禮 記者 韓冬)“現在,村上的道路變寬了、晚上不用摸黑了、生活環境變好了,真心感謝您為家鄉群眾辦實事解難題。”7月15日,家住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塔水鎮白果村1組村民向世華撥通了區政協委員潘孫林的手機,感謝他幫助村上徹底解決了困擾當地多年的道路窄、不通路燈、用水無保障等“煩心事”。
去年,安州籍在外成功人士、區政協委員潘孫林積極響應區政協號召,捐款60余萬元改擴建道路、新建休閑廣場、整修水利等,讓家鄉面貌煥然一新。
“這只是區政協委員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委員在行動’活動中辦成的眾多民生實事中比較典型的一條。”區政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年來,區政協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針對全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農村群眾辦事遠、辦事難、就業難等群眾“煩心事”,組織委員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和“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圍繞辦好群眾在家門口辦事、讓群眾安心暖心,區政協強化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將207名政協委員下沉到10個鄉鎮,要求每名政協委員聯系5名基層群眾,將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作為政協委員履職年度考核重點內容。今年3月,馬麗雯、蘭鑫、向艷委員在區政協三屆二次全會上,提出“關于延伸建立村級便民服務及代辦業務的建議”,得到區政府高度重視。4月初,區人社、醫保、政務服務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10個鄉鎮54個村社區就建立村級便民服務及代辦業務開展調研,召開專題推進會。4月底,全區率先在有條件的151個村社區建立起村級便民服務及代辦業務,64個村社區便民服務室開設人社、醫保等10多項政務服務,真正實現了群眾家門口辦事。
既讓群眾家門口辦事,又讓群眾家門口就業。在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中,區政協積極引導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通過設立區政協在外人士聯絡服務中心,在成都、北京、廣州設立在外人士聯絡服務點,積極為在外人士回鄉創業牽線搭橋。塔水鎮幸福村正在區政協引薦下,促進安州籍在外人士龍學強回到家鄉興辦電子廠,不僅有效盤活了村級閑置資產,還就地就近解決了當地群眾務工就業難題。“自從村上辦起了電子產品加工廠,不少年輕人回到了村上,村民家門口就業真是暖心啊!”幸福村黨總支書記孫發貴說。
“把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作為政協委員履職的‘必修課’。”區政協主席任曉軍介紹,截至6月底,全區政協委員共為群眾辦實事112件,解決民生難題45件,政協委員捐款200余萬元。下一步,區政協將引導委員下沉鄉村,聚焦急難愁盼事,真心實意把群眾的“煩心事”辦成“暖心事”。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群眾 區政 政協委員 政協